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受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城市超级智能体 引领智慧城市4.0》的主旨演讲,就联想在混合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释与分享。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 戴炜
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产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级战略,这一战略正深刻地塑造着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格局。戴炜称,中国人工智能当下呈现出工程化创新及开源生态引领、规模竞赛转向效能竞赛、智能体引领人智共创新范式、产业融合形成中国AI应用优势四大趋势,“新技术应用到了更多智慧城市建设场景,联想正通过城市超级智能体引领智慧城市迈入4.0时代。”
以城市超级智能体为核心,推动智慧城市4.0建设
与传统的智慧城市相比,智慧城市4.0在城市超级智能体的基础上,为“城市大脑”安装了强健的“四肢”和敏感的“五官”,使其不再依赖于大量的人工介入,可实现真正的“人智共创”。
作为智慧城市4.0的核心,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并不是一种工具或者一个模型,它是一种认知操作系统,是多模态、跨平台的智能中枢,是AI需求的总入口。它能帮助人类进行复杂问题的处理及任务的执行,具有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的能力。联想认为,城市超级智能体不应只满足城市AI落地的基本需求,它更是一个能激发城市活力和创造力的智能平台。联想的目标是为城市增添生命力,为市民生活增添烟火气。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采用“1+N智能体”架构,由1个城市超级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实现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超级中枢负责感知、交互、认知、决策、规划、编排,并通过宏观层面实现计算与资源调度,统筹交通、能源等领域智能体协同运作,领域智能体则专注于垂直场景的任务执行与反馈。其依托大模型工厂、知识和数据共享中心、智算中心等,可实现复杂任务处理与服务供给,对城市各领域进行智能化赋能,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戴炜表示:“联想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将城市超级智能打造为模块化体系,实现快速组装、快速落地与快速交付,进而助力智慧城市在4.0时代从原本的技术硬件堆砌升级为通过AI形成经营闭环的新阶段。”
据介绍,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已在文旅、制造、教育、政务等多个领域建设了大量智能化场景。在文旅领域,联想打造了“伴游”智能体,可根据游客需求与个人喜好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全程陪伴式服务;在教育领域,围绕“教、学、评、管、测”全流程,联想打造了面向教师、学生、校长的数十个智能体,实现了AI+教育的全面结合。
在阐述城市超级智能体的布局时,戴炜进一步指出,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始终遵循四大理念,即引领混合架构,奉行开源路线,深化生态合作,聚焦产业创新。

基于这种开放合作的精神,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受到全国各地政府与管理机构、合作组织和大型企业的关注。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也已进入落地实践的规模化复制阶段,今年以来,已有福建武夷山、湖北宜昌、上海虹口、内蒙呼和浩特、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等地宣布与联想开展各有特色的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
混合式人工智能,加速AI普惠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的诞生,源于联想集团在混合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探索。”戴炜指出,近年来,国内以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为代表的公共智能突飞猛进,但受限于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个性化和场景化需求等,实现AI普惠仍面临挑战。
为了弥补公共智能的局限性,联想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将公共智能与私域智能进行有效结合,既满足个人和企业用户的数据保护与个性化需求,又可以促进城市及社会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包括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戴炜强调:“未来,人工智能最终落地一定公共智能与私域智能的混合,即混合式人工智能。”

在个人智能领域,联想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具备五大特征的AI PC和业内首个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天禧;在企业智能领域,联想构建了以超级智能体为核心的联想智能体矩阵,分别在企业和城市两个领域落地应用,从而引领AI价值的全场景释放。聚焦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联想正掀起一场跨越个人、企业的人工智能革命。
在利用自研技术推进自身智能化转型的实践中,联想沉淀出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涵盖了客户AI应用落地的全流程,包括混合式基础设施、企业数据和知识库、模型工厂、智能体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五大能力层。联想可以用丰富的模型工具和模块化设计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形成满足安全和ESG要求的AI解决方案应用库,使得联想具备了使用丰富的模型工具和模块化设计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戴炜强调:“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是联想在企业级人工智能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

凭借模式和技术创新,联想以多个业界首创的解决方案及服务逐步探索至行业前端,如今,联想已成为中国IT服务市场第一名,正引领中国IT服务向AI服务转型。展望未来,联想将致力于让AI释放创新生产力。聚焦到智慧城市,戴炜表示,将以助力城市企业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创新城市运营为目标,以全栈AI为笔、场景为纸,与各界伙伴携手书写中国智慧城市4.0时代。让这一进程不仅从中国起步,更将以中国为起点走向全球、迈向世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萨提亚回忆起90年代在微软评审会上听到的场景。Gates当时说:"软件只有一个品类--信息管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