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在本届服贸会“2025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环节,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雪峰进行了《以“数据为中心”建设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 驱动企业全域场景智能化》的主题演讲。
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 高雪峰
在演讲中,高雪峰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枫清科技对“AI+产业”前沿洞察以及企业智能化的最佳实践路径。
“AI企业应用已经进入4.0时代,其本质是用智能化思维重构AI对企业业务决策的价值。”高雪峰表示。
企业实现内部智能化需求迫切,但仍面临模型幻觉、数据孤岛、安全合规风险等多重挑战。枫清科技已经探索出一条“以数据为中心、知识与模型双轮驱动、场景智能体、云边端协同”的企业智能化实践最佳路径,赋能企业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新一代企业级知识管理与智能体平台。成立时间不到四年,枫清科技已成功服务化工、制造、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多家国央企行业与产业龙头企业,构建了超过30个高价值AI应用场景。
多维融合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部署“人工智能+”系列行动。这六大重点行动均与枫清科技的战略高度契合。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枫清科技与多家产业龙头链主企业深度合作,推出了上百种深度融合产业场景价值的智能体。
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方面,枫清科技联合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领域的链主企业,以AI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加速科研效率与创新成果转化。
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方面,枫清科技推出的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实现本地化数据处理与隐私保护,覆盖写作、翻译、数据分析等高频办公场景,助力职场效率提升。
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领域,枫清科技控股子公司枫清海途构建跨境智能体矩阵,覆盖报关退税、合规风控等核心环节,赋能出海企业全流程智能化。
以数据为中心构建企业全域智能化
“AI能力价值已超越传统降本增效,正在解决人类能力边界外的复杂问题。”高雪峰表示。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枫清科技洞察发现,企业全域智能化有五大驱动力: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不断升级、生产效率与成本的持续优化、标准化到个性化的持续转变、跨部门协同与消除“数据孤岛”、技术融合与创新。
然而,企业在这一智能化过程也伴生着多项挑战:AI大模型幻觉和可靠性、多模态整合难题、推理能力和相关知识短板、安全与合规风险,以及实时更新的技术与旧系统的集成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枫清科技认为,“以数据为中心”而非“以模型为中心”是企业智能实践的最佳路径的基础:“以数据为中心”构建企业智能化能够充分释放企业自身数据和知识价值,解决精准性、可解释性、数据安全等通用大模型落地的难题。
比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是核心需求。“例如某央企业务部门要求知识问答系统需严格隔离A、B、C等不同部门的数据,这时,以模型为中心的大模型企业在模型调优时无法满足此类权限管控,而我们的知识中台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数据隔离。”
为实践 “数据为中心”的企业全域智能化,枫清科技打造了新一代企业知识管理与智能体平台,融合“知识引擎+行业大模型”的双重优势,聚焦企业级复杂应用和场景智能化,实现“云-边-端”、企业知识和智能体的协同。
云边端协同的企业智能化:从企业知识引擎到个人专属智能体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中特别提及“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总体目标。而枫清科技从成立之初所坚持的“知识引擎与大模型双轮驱动”技术路径始终与这一目标保持一致。
在底层技术方面,枫清科技自研的企业知识引擎能够高效整合、管理和利用企业复杂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图与向量融合的技术,将其转化为可供AI调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平台集成了多种基础及行业大模型,并进行推理优化,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基于底层技术,枫清科技推出了多项标准产品以及不同版本的“枫清·企业知识中台”产品解决方案,平台允许企业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快速构建和部署各类“场景智能体”,如智能问数、智能指标分析、智能办公助手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服贸会期间,枫清科技展示了今年7月上线的“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该产品将枫清服务国央企与众多产业龙头企业的知识引擎和智能体能力浓缩到了个人用户的办公终端之中。区别于其他的通用智能体技术,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以个人本地数据与公开信息为基础,打造了智能问答检索、智能模板写作、智能数据分析,专业翻译等办公领域的智能体能力。
“我们以端侧个人专属智能体提升C端用户中的AI覆盖率,深度融合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技术优势,从而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智能应用体系。”高雪峰表示。
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开辟可持续增长路径
枫清科技的个人专属智能体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依托同一套云边端架构:云端提供公共或企业级多模态知识库服务;边端承载部门级小范围共享节点;端侧对应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的本地智能体,保留最小化模型与个人知识库。三者通过统一接口完成知识同步与任务分发。
用户可在枫清官网申请公有云知识中台,构建多模态知识库并拉取公开信息;部门数据存于边端,个人终端维护本地知识库,实现云-边-端知识“按需切换”。端侧作为轻量门户接收云边推送的智能体任务,优先调用本地模型,需算力时向云边请求回包。
枫清科技已提供三档“云-边-端”组合应用服务,分别匹配从央国企集团、链主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再到中小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的需求。
据高雪峰介绍,枫清将个人专属智能体免费开放给C端用户后,体验好的个人或中小企业用户“反向”采购了枫清的“终端个人版智能体+云端知识中台”方案,低成本复制了原来大型企业项目所具备的功能,而这也为枫清开辟了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枫清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葛爽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用户体验的提升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商业转化。自开放测试以来,Fabarta个人专属智能体凭借其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度洞察、准确高效的内容生成、灵活可溯的写作流程及出色的多场景适配能力,获得了来自法律行业、教育院校、科研机构等多领域用户的广泛好评。”
“人工智能+”浪潮下,枫清科技专注于让个人提效,让企业场景智能化,最终促进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高雪峰坦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让AI成为产业协同的‘神经中枢’——在云端整合知识,在边端赋能组织,在终端解放个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