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最近工作是不是越来越“癫”了?
写个方案,AI能给你一键生成初稿;搞个设计,AI分分钟出好几版风格;连开会纪要,AI都能给你总结得明明白白。AI在就像个自带“外挂”的“龙傲天”同事,超级能打,也超级能“卷”。
这正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新工作时代”。有人觉得爽翻了,从此告别重复劳动,专注于更酷的事儿;也有人心里犯嘀咕,担心自己被AI取代,最后走向“栓Q”。
AI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模糊着人与机器的边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那些我们曾经“吃老本”的知识和经验,在AI面前,正在变得“不值钱”。
矛盾的背后,一个“灵魂拷问”也随之而来:当AI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你,甚至比你还“懂”的时候,这对“人机CP”的交际舞,到底谁站“C位”?
9月13日,在PEC 2025 暨第二届AI创新者大会上,一场关于未来的硬核对话,即将上演!

这一次,我们把这个“烫手山芋”搬上舞台!聚焦“新工作时代:AI 工作流由谁主导?”话题,由PEC China 发起人、微软 MVP、软积木 CEO 刘海峰携手——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总经理张龙、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旭阳、NVIDIA企业级软件生态负责人张海军、百望股份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华硕电脑AIoT战略合作伙伴总监蔡裕正,一起聊透 AI 新工作时代的规则与机会!
别再当吃瓜群众了,你也是这场巨变的一部分!参与会议,听听大佬们怎么说,也想想你自己的答案。
9月13日,来现场,我们一起搞事!
以下为本届大会具体议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