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通过多重措施并举,为能源转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效业务智能配电和电能管理市场部负责人陆瑨如此解读。
结论背后的按图索骥,是近年来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上步履坚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越传统能源,能源行业正加速向更多新能源应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EP电力展)”期间,施耐德电气重磅推出了EasyLogic™ PM4000电力参数测量仪。该仪表的全新功能,专为应对新能源应用和能源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而打造,旨在应对电力系统复杂性日益增加的情况。

EasyLogic™ PM4000全新一代电力参数测量仪发布
(左二为: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效业务智能配电和电能管理市场部负责人陆瑨)
电力管理“三重奏”
中国市场的电力能源管理需求的持续升级,让传统的电力参数测量仪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用电统计,而是正逐步演变为高精度、可定制、快速响应的综合性电力管理工具。
“而面对产业的转型升级,施耐德电气的电力测量仪表也在不断创新,EasyLogic™ PM4000电力参数测量仪便是从三个层面,以应对电力系统的新挑战。”陆瑨直言。
其一是保障配电系统全性。随着能源转型加速,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和可靠性需求日益提升。然而,维护不足带来的隐患依然普遍存在,异常温升已成为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隐形杀手”。数据显示,约25%的电气火灾源于连接故障或松动,这不仅威胁着企业的财产安全,也对生产稳定性构成重大挑战。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全新升级的EasyLogic™ PM4000电力参数测量仪,特别引入了温升监测和温度测量功能。陆瑨举例称。在配电系统中,由于螺丝松动或振动引发的绝缘问题,可能悄无声息地导致设备过热,进而引发火灾风险。EasyLogic™ PM4000通过实时监控配电资产的温升变化,能够精准识别潜在隐患,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其二是对碳排放的监测。在以能源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电力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对电网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EasyLogic™ PM4000电力参数测量仪表中预置了碳排放计量功能,用户无需再对各类碳排放因子进行繁琐的换算,即可直接获得相关数据。陆瑨表示,这一设计旨在应对中国能源转型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和电力系统应用的不断变化与挑战,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数据支持。
其三是监测电能质量。对于电子、数据中心等对于电能质量敏感的行业,电能质量的监测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谐波与电压暂降等问题不但影响企业生产与设备寿命,还会提高用能成本。同时,在法规趋严的背景下,用户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预防,对电能质量进行精确监测与高效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为应对直流与交流频繁转换及电力电子设备激增所导致的电能质量问题,EasyLogic™ PM4000在传统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电能质量监测能力。从谐波分析范围的拓展到温升监测与能源、碳排放等多维度功能的集成,一台表计即可覆盖从电能质量管控到配电资产运维的全链条需求。
“这种高度整合的方案,可以及时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隐患、保障电网安全,更在经济性和部署简化方面为用户创造了显著价值。”陆瑨说。
“定制化”驾驭“不确定性”
在面对高端制造业的定制化需求时,施耐德电气的多功能表计系列产品,不仅能在硬件层面提供高精度电能参数测量,更具备灵活的可编程特性、逻辑控制功能和前面板显示定制能力。
以半导体制造行业为例,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明珠”,其对电能质量和设备稳定性具有近乎苛刻的要求。陆瑨称,这些需要对电力参数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因电压骤降、骤升或中断而影响设备运转与良率。同时,这些应用场景往往带有高度保密的特征,厂商很难在产品交付前即了解其最终的部署细节和应用方式。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施耐德电气的多功能表计系列产品(如PowerLogic™ PM8000与PowerLogic™ ION9000),通过对参数、功能启停、报警逻辑、显示格式等各环节的可配置化管理,这可轻松应对客户现场的“二次定制”。陆瑨强调,特别是面对诸如SEMI-F47(半导体制程设备电压暂降抗扰度规范)等行业标准需求时,用户可以在现场对表计进行灵活设置,以便快速验证和监测电能质量、设备能耗及电压波动情况,为企业稳定生产和效率提升保驾护航。
在电能质量管理领域,实施这些定制化解决方案也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帮助企业在严格的生产环境中获得持续可靠的电力支持,同时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而在这一过程中,施耐德电气通过本地团队的快速迭代,满足了用户对新功能的及时诉求。在客户特殊场景下的应用中,无论是新增参数检测、特定逻辑流程,或满足严苛的国际标准,EasyLogic™ PM4000系列及相关产品都能通过灵活的定制和快速响应机制,为客户打造独一无二的电能质量管理方案。
“诸如EasyLogic™ PM4000电力参数测量仪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多。”陆瑨直言道:“施耐德电气的所有产品在上市前都会经过一系列非常严苛的验证过程。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已于今年下半年上市,目前在市场上的使用量已达数万只。
深耕本土 协同共赢
在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已经深耕多年。
作为产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凭借在本地研发、制造与供应链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客户带来了兼具性能、灵活性与本地化支持的多功能电能测量产品。
从适用于高端制造、数据中心及中压进线等领域的PowerLogic™ ION9000系列,到可灵活适配各类应用场景、功能多元的PowerLogic™ PM8000系列,再到占据市场主流、既具功能性又兼具经济性的EasyLogic™ PM4000系列...... 目前,施耐德电气已构建起一条完整、丰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场景的专业选择。“施耐德电气用全谱系产品矩阵覆盖了不同行业与层级的用电需求。”陆瑨表示,从研发定义、技术创新,到制造生产、供应链整合,都贯彻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思想。
事实上,这种本地化战略的最大价值在于产品更好地契合中国用户的应用习惯和使用痛点。“EasyLogic™ PM4000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未来,我们也将持续深化‘中国中心’战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动力。”陆瑨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维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对58个大语言模型在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模型分为基础、文本桥接、空间多模态、表观遗传和智能代理五大类,涵盖细胞注释、轨迹预测、药物反应等八项核心任务。研究基于40多个公开数据集,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理解、可解释性等十个维度的评估体系,为这个快速发展的交叉领域提供了首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纽约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AI浪潮并获得传统企业计算市场更多份额。AMD预计未来3-5年数据中心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0%,服务器CPU收入份额超过50%。公司2025年预期收入约34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160亿美元。MI400系列GPU采用2纳米工艺,Helios机架系统将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西湖大学王欢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研究机构,针对AI推理模型内存消耗过大的问题,开发了RLKV技术框架。该技术通过强化学习识别推理模型中的关键"推理头",实现20-50%的内存缩减同时保持推理性能。研究发现推理头与检索头功能不同,前者负责维持逻辑连贯性。实验验证了技术在多个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中的有效性,为推理模型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