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移动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至2027年间移动数据流量将以25%-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随着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网络服务的高质量要求。传统的无线接入网(RAN)架构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网络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昂、资源分配不均和用户体验不佳等诸多问题。然而,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手段。
AI与RAN的融合,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频谱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融合不仅能为现有的5G网络提供支持,还能为未来的6G网络研究奠定基础。因此,AI+RAN的探索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价值。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指出,在RAN中使用AI已经在网络部署、优化和修复方面带来了利好,最终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和质量。
硬件、软件、应用 AI and RAN“三部曲”
对于电信行业而言,整合AI和RAN流程,能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并创造出基于AI的新型盈利模式。
传统的RAN设备通常是专用硬件,虽然功耗低、成本低,但通用性差,无法灵活应对多种应用场景。一旦5G网络不再具备商业价值,这些设备就可能闲置,造成无意义的消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VIDIA推出了在GPU上运行5G算法的方案,使得通用设备不仅可以处理5G任务,还能处理其他多种工作。
这种基础设施的融合,使得5G的算法能够在GPU上运行,各种不同的算法都可以在同一个通用设备上执行,大大提高了硬件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不仅让设备兼具了更多灵活性,还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仅如此,在软件层面。由于RAN架构复杂,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多个层级。当前一个热门的方向是将AI应用于物理层,通过AI来提高网络的频谱效率,让每单位带宽下能够传输的数据量提高,降低整体网络的运营成本,这便是“AI and RAN”到“AI for RAN”的过程。举例来看,当一个小区的网络中,频段利用率达到一定阈值时,AI可以自动评估是否需要增设基站,便能有效避免人为决策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此外,通过将AI算法封装到TensorFlow和PyTorch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中,使得AI开发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在RAN中实现AI功能。这种软件层面的融合,不仅提高了AI在RAN中的应用效率,还推动了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应用层面,通过AI技术可极大程度上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利用AI,可以预测网络负载,优化资源分配,减少资源浪费。在网络负载的高峰时段,AI可以自动调配网络资源,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而在低峰时段,AI可以释放部分资源用于其他任务,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AI还可以用于网络运维,提前预测网络故障,自动化解决常见问题,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AI诊断系统,运营商可以快速定位并解决网络故障,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从“AI and RAN”到“AI on RAN”
在AI与RAN融合方面,还可以通过在RAN边缘部署AI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并为用户提供新服务。
具体实施而言,其一,提高基础设施多功能性,释放额外算力。采用通用设备,使得RAN不仅可以支持5G,还可以释放额外的算力用于AI任务。当5G网络的需求不高时,这些通用设备可以被用于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样一来,运营商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5G服务,还可以通过出租算力、提供AI服务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盈利。
其二,提高网络响应能力和质量,助力智能管理网络负载。
通过集成AI,RAN能够有效管理网络负载,提升服务质量。在视频通话中,通过AI优化网络层次,确保通话的稳定性和质量。这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此外,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视频通话服务,运营商可以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如广告推送、虚拟形象等增值服务。
“5G新通话”是典型的AI+RAN应用案例。通过在网络层次上优化,5G新通话可以在视频通话中保证稳定性和质量。在微信视频通话中,经常会遇到卡顿和时延大的问题,而通过5G新通话,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通话体验,还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形象、广告推送等增值服务,开辟新的商业机会。
其三,支持新服务和应用场景,探索未来网络可能性。AI与RAN的融合,还可以支持更多新兴服务和应用场景。在工业领域,企业往往需要专用的5G网络来保护数据的安全。通过AI- RAN技术,企业可以搭建自己的5G网络,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应用。
部署方面,通过AI RAN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巡检。巡检员利用AR/VR设备,通过AI技术实时读取并解读各种仪表数据,监测仪表的实时数据和警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AI可以与大模型结合,在边缘计算中实现复杂任务的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数字孪生技术也是AI on RAN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通过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网络的部署和运行,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网络中的潜在问题。例如,在城市生活中,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预测用户的流量需求,优化基站布局,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写在最后
AI与 RAN的融合,预示着通信网络未来的无限可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化,AI RAN不断推动着网络管理和服务向智能化、灵活化转型。未来,AI+RAN,将不断推进更多AI/ML功能的研发,优化RAN性能,实现跨所有层的AI/ML应用。
事实上,在移动通信领域,AI-RAN已经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变化。
面对行业挑战,您是否考虑借助AI赋予企业更多创新动力?时不我待,搭上这趟“列车”,让我们一起开启智能化转型的创新篇章。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