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李焱)“科技工作者要有科技报国的胸怀和担当,甘愿板凳坐得10年冷,有耐心有信心,致力于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高质量创新,在后摩尔时代,开拓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对记者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受访者供图)
邓中翰1999年结束海外留学归国,带领团队承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组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多年来,他的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出的中国第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星光中国芯”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被国内外知名品牌采用。
作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近十几年全国两会期间,邓中翰多次接受中国经济网的采访,多次参加中国经济网的访谈节目,每一次话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到,“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对此,邓中翰委员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质量创新驱动更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强则国运昌。”
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邓中翰委员提出了有关“核心技术标准”的建议。他认为,科技创新离不开标准创新,核心技术标准是硬科技,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邓中翰委员表示,标准是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技术规则和基础制度的重要载体,事关国家竞争力、国际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的战略全局。而技术是标准的内核,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重要技术标准都凝聚了重大科技突破和先进技术成果,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标准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开路先锋。”他认为,随着科技创新向深层次推进,技术标准、系统架构、特殊材料、设计工具、生产工艺等这些“硬科技”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产业链的基石,也是实现原始创新、产业持续发展的依靠。
邓中翰委员的这些经验体会,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科研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实践。邓中翰团队从2007年开始联合有关单位牵头研究制定SVAC智能物联国家标准,经过数年努力,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该标准在2010年底正式发布,从基础信源层面解决了视频图像采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十多年来,这一国家标准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已得到持续推进,并在全国上百项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一个标准带动了多个核心技术,并形成产业链条。以标准带动应用,以应用催生市场,从市场创造需求,再由需求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整个行业进入到持续高质量创新业态模式,进而打造出我国自立自强的生态系统。”邓中翰委员归纳道。
在加强核心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标准自主化,建立自主IP知识产权,建立自主应用软件生态,建设自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工艺,形成我国自主标准引领下的生态系统。邓中翰委员表示,“打造自立自强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坚持国际合作,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地图将集成Gemini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将其升级为一个"全知型副驾驶"助手。这一整合将大幅提升地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导航体验。通过AI技术的加持,谷歌地图有望在路线规划、地点推荐和实时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这项由圣母大学和IBM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开发出了名为DeepEvolve的AI科学助手系统,能够像人类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文献研究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该系统突破了传统AI要么只能改进算法但缺乏创新、要么只能提出想法但无法实现的局限,在化学、生物学、数学等九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都实现了显著的算法性能提升,为AI辅助科学发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微软研究人员发布新的仿真环境来测试AI智能体,研究显示当前智能体模型容易受到操纵。该名为"Magentic Marketplace"的合成平台让客户智能体与商家智能体进行交互实验。测试包括GPT-4o、GPT-5和Gemini-2.5-Flash等模型,发现智能体在面临过多选择时效率下降,且在协作方面表现不佳。研究揭示了AI智能体在无监督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通过3331次大规模实验,系统揭示了代码训练如何提升AI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代码的结构特性比语义内容更重要,适当的抽象形式(如伪代码)可以达到与原始代码相同的效果。不同编程语言产生差异化影响:低抽象语言有利于数学推理,Python更适合自然语言任务。这些发现为AI训练数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