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2年8月10日——全球领先的海量数据存储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公司(NASDAQ:STX)今日携希捷银河(Exos)X20企业级硬盘、双磁臂(MACH.2)和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等,亮相第四届OCP China Day 2022,与业界企业领袖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以创新技术和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协同共进。

IDC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圈将达到221ZB,2022至2026年将实现2倍增长。海量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规模化、集约化和绿色化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关键词。

本届OCP围绕“开放·向未来:绿色、融合、赋能”的主题展开,大会中,希捷科技中国区产品线管理总监刘嘉发表了“机械硬盘重生技术,助力实现‘双碳’和ESG战略”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希捷当下在绿色双碳道路中取得的成就和未来规划。
独行快,众行远,面对全球数据圈的绿色发展诉求,希捷一直在履行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承诺。希捷与生态伙伴携手创新,与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生态伙伴一起建设更加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希捷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使用100%可再生能源,2040年实现碳中和。
通过可靠的硬盘数据擦除技术,希捷守护硬盘生命周期的同时还能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希捷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合作,执行统一的介质清理标准。在此基础上,希捷还推出了认证擦除,以环保经济且安全快捷的方式助力实现硬盘重生。
目前,希捷已经携手浪潮信息、联想、戴尔、谷歌等行业领先合作伙伴,通过硬盘产品以及相关部件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圈。面向未来,希捷还将携手更多国内外合作伙伴,通过持续的硬盘回收合作,创造更大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希捷通过ADR(自动磁盘重生)技术,主动发现硬盘磁头故障,并进行自动化修复和重新上线操作,避免人为干预和非必要的硬盘替换,减少电子垃圾。
希捷研发的双磁臂技术硬盘,在典型应用场景可以为数据中心节电30%,如此运营一个25EB规模的数据中心,一年可以省1亿的电费,帮助数据中心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液冷技术显著降低服务器内的振动和噪音,提升存储架构的稳定性,确保更大容量的硬盘与服务器的“更优兼容”。为此,在希捷中国云计算实验室,希捷与合作伙伴进行“安静服务器”的联合设计和预测评估,包括风扇选型(安静风扇)、距离设置(增加硬盘与风扇距离)、吸音棉和模块布置等,优化服务器架构,从而能够部署更大容量的希捷银河(Exos)企业级硬盘和热辅助磁记录(HAMR)硬盘,加快低碳数据中心的建设。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称:“在全球数据爆炸、数字经济蓬勃飞跃的今天,低碳发展与快速发展要实现共存平衡,低碳的数据中心成为发展的新诉求。存储是数据生态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未来,希捷会继续做低碳存储的担当,融合更多业界伙伴的力量,共同打造更为绿色可靠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推进数据中心向低碳化迈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AI公司耐能发布新一代KL1140芯片,这是首款能在边缘端运行完整变换器网络的神经处理单元。该芯片可将大语言模型从云数据中心转移到便携式本地设备中,四颗芯片组合可实现类似GPU的性能,支持1200亿参数模型运行,功耗降低三分之一至一半,硬件成本减少十倍。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