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商圈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2014年,大红门地区启动疏解,到2021年底,最后4家服装市场全面闭市。
从2019年开始,事关南中轴地区未来发展的深刻转型全面启动。2021年,南中轴地区规划通过首规委审议。
2021年7月,丰台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在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互联网3.0峰会上,中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南中轴公司董事长苗军告诉记者,建设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是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战略,积极提升首都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已列入2022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是“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中“数字经济项目”之一。
大红门商圈加速蝶变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由原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改造升级而来,总建筑规模达19.5万平方米的老批发市场正在加速蝶变,不仅要“更新”载体,将批发市场改造为能够匹配科技办公、文化办公需求的新空间;更要“更新”产业,通过培育产业生态,发展未来产业,打造服务高端、生态友好、出行便捷、低碳高效的中关村创新社区,带动大红门地区“华丽转身”。
据悉,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2022年开园,二期项目计划2023年6月底投用。
苗军强调,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在推动载体更新、产业更新过程中,要把商业配套先行、完善产业生态作为重要抓手。园区将提供超过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积极引进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等年轻人喜欢的业态,引导新消费,创造新效益,激活与聚拢人气。
园区还将提供约500套配套公寓以及各类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公共展示交流平台、多功能空间、共享会议设施、生态文化科技广场等,同时引进政策服务、人才服务、科技金融、产业投资等专业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高品质办公空间、高密度展示交流空间、一站式便捷化产业服务,吸引符合产业定位、带动能力强劲的头部企业入驻,厚植独角兽企业成长的沃土。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亮点多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按照“一环、一核、两界面、多首层、C形围合”的设计理念来实施。“一环”为生态文化科技环,“一核”为绿色共享交融核,“两界面”是东侧端庄典雅的中轴界面和南侧亲水乐活的凉水河界面,“多首层”包括城市交融层和办公科技层,“C形围合”是扩展各个楼座的围合性与对凉水河方向的通透性。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规划建设效果图
苗军介绍说,丰台已正式启动“点靓凉水河”工程,高品质建设蓝绿空间,使凉水河成为景观带、文化带、休闲带。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依水而建,与凉水河无缝衔接,园区将与凉水河进行一体化景观设计,点靓滨水广场,引绿借景,运水而生,发挥亲水优势,使之成为园区西南方向的人气磁场。
瞄准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前瞻性地打造园中园项目——南中轴元宇宙产业基地,围绕数字人、数字藏品等细分领域抢抓产业先机,引进元宇宙新兴企业。
园区推出了创业合伙人计划,积极搭建认股权池,对于符合条件的初创型高成长企业,探索租金换股权、服务换股权等模式,与进驻企业形成强关联,实现共成长。园区积极支持建设光场捕捉设备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在筹划设立元宇宙产业基金,形成“基地+基金+服务”一体化的生态服务体系,为元宇宙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管家式服务。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是丰台区着力打造的“1+3”独角兽企业集聚区之一。
苗军指出,丰台区不断加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独角兽八条”、“丰九条”、“高新八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丰台区对新认定或新入区的国高新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扶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次性奖励政策“达标即享”。丰台区已经对两个年度新认定、新入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一次性奖励兑现工作,为621家企业拨付政府支持资金1.863亿元,预计年内拨付资金将超过2亿元。
丰台将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总牵引,加快推动南中轴大红门地区“华丽转身”。建设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正是“妙笔生花靠实干”的一个生动实践,将为服务首都功能提供高品质载体,打造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活力智慧的未来园区。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虽然ChatGPT等AI工具正在快速改变世界,但它们并非无所不知的神谕。ChatGPT擅长"令人信服的错误",经常提供有偏见、过时或完全错误的答案。在健康诊断、心理健康、紧急安全决策、个人财务规划、机密数据处理、违法行为、学术作弊、实时信息监控、赌博预测、法律文件起草和艺术创作等11个关键领域,用户应避免完全依赖ChatGPT,而应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了名为DiffTester的AI代码生成加速框架,专门解决程序测试代码生成效率低的问题。该框架通过识别测试代码中的重复结构模式,让AI模型能够批量生成相似代码片段,而非逐词生成。实验显示该方法可将生成速度提升一倍以上,同时保持代码质量,在Python、Java、C++三种语言上均表现出色,为软件开发中的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微软重启三里岛核反应堆的协议确认了AI革命与能源现实主义的融合。亚马逊和谷歌也达成类似协议,共同押注核能为AI未来提供最可行的动力路径。到2030年代,数据中心用电量可能媲美大国水平。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将增长六倍。核电厂90%的容量因子使其独特适合数据中心需求。世界核协会估计,当前全球398GW核能产能必须在2050年前至少增长两倍。
英国巴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Policy Reasoning Traces方法,通过让AI学习专家的推理过程来提升政策合规判断能力。该方法在HIPAA、GDPR等重要政策测试中表现卓越,准确率超过81%,创造新纪录。PRT不仅能跨领域迁移,还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为企业建立智能合规体系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