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版vSphere+能够管理多个本地环境,但暂时还无法管理VMware支持的公有云
VMware日前透露关于其Arctic项目的最新消息。作为去年年底刚刚亮相的vSphere即服务产品,虚拟巨头对其具体价格一直避而不谈。
VMware的基本思路很简单:组织可能需要在多个位置上运行其vSphere入VSAN产品实例。这就给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而vSphere+和VSAN+能够运行在云端,负责控制vSphere或VSAN的多个本地实例。为此,用户需要先使用Cloud Gateway将vSphere实例接入Cloud Console云控制台。
VMware公司在接受邮件采访时回复称,“Cloud Console能够跨各类连接为vCenter环境提供可见性与集中管理功能,包括vCenter生命周期管理、配置漂移修复、全局库存监控、警报和安全检查等。”
“客户还可以通过Cloud Console,将虚拟机配置到任意vSphere集群当中。”
如果客户希望不借助Cloud Console就管理vCenter,也完全没有问题。
这些服务并非单以虚拟机为中心,客户可以随意利用VMware的Tanzu产品组合交付容器化应用程序。另外,VMware还提到,Cloud Console甚至能够帮助DevOps团队无视运营类型,自主推出基础设施。
vSphere+与VSAN+还可以将VMware辅助云服务(目前提供灾难恢复、勒索软件保护和生命周期管理等选项)应用到本地vSphere和VSAN,而且无需对本地主机上的负载做出任何修改。
生命周期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一大核心卖点,原因在于VMware开始全面加快vSphere的开发步伐。目前vSphere以多云形式每季度进行一波更新,但未来将按功能转为持续更新。
但Cloud Console尚无法管理运行在公有云中的vSphere实例。鉴于VMware一直强调跨多种环境的混合云业务,这一能力缺失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但与公有云的集成已经被纳入vSphere+发展路线图,图中还包含VMware的核心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产品,例如NSX。据称更多云服务也在同步开发当中。
另外,服务价格也一直是个谜。VMware在邮件采访中指出,最终价值要到“vSphere+和VSAN+在今年第二财季(2022年7月29日)结束后正式上线时,才会公开。”
虚拟巨头还提到,该服务将以订阅方式销售,因为这样更符合客户将僵化资本支出转换为灵活运营支出的习惯。另外,订阅模式还意味着vSphere的采购模式将与公有云服务更加接近,客户承诺使用越久、得到的交易折扣就越可观。
vSphere+看似是对vSphere的“加盖”,所以可能要额外收取费用。事实上,VMware自己也一直在强调希望转向订阅销售,并大谈由此给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如此,即将成为VMware东家的博通也已经将“快速转向订阅模式”立为收入增加计划的关键一环。
所以,虽然Arctic项目确实亮点颇多,但目前还很难判断其能不能带来良好的价值回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三星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将其应用引入智能电视。2025年三星电视用户可立即使用,2024和2023年款设备将通过系统更新获得支持。用户可通过打字或语音提问,Perplexity还为用户提供12个月免费Pro订阅。尽管面临版权争议,这一合作仍引发关注。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苹果M5 MacBook Pro评测显示这是一次相对较小的升级。最大变化是M5芯片,CPU性能比M4提升约9%,多核性能比M4 MacBook Air快19%,GPU性能提升37%。功耗可能有所增加但电池续航保持24小时。评测者认为该产品不适合M4用户升级,但对使用older型号用户仍是强有力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