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的目标是推动元宇宙开放标准的发展;任何组织都可以免费申请加入该论坛。论坛创始成员包括:0xSenses、Academy Software Foundation、Adobe、阿里巴巴、欧特克(Autodesk)、Avataar、Blackshark. Ai、CalConnect、Cesium、Daly Realism、Disguise、Enosema Foundation、Epic Games、Express Language Foundation、华为、宜家(IKEA)、Jon Peddie Research、Khronos、Lamina1、Maxon、Meta、微软(Microsoft)、NVIDIA、OpenAR Cloud、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toy、Perey Research and Consulting、高通(Qualcomm)、Ribose、索尼互动娱乐(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Spatial Web Foundation、Unity、VerseMaker、Wayfair、Web3D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扩展现实协会(XR Association,XRA)。
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已宣布成立,它将领先的标准化组织和企业聚集在一起,集整个行业之力制定建立开放式元宇宙所需的互操作性标准。其将探讨缺乏互操作性会在哪些方面阻碍元宇宙的部署,以及如何协调和加快标准制定组织(Standards Developing Organizations,SDO)的标准制定和发展工作。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将向所有组织免费开放,专注于务实的行动项目,例如通过原型设计、黑客松、竞赛、开源工具创建等加速元宇宙标准的测试和采用,同时制定统一的术语和部署指南。
元宇宙正在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强的沉浸感,推动各种协作空间计算技术的创新整合与部署,包括交互式3D图形、AR和VR、逼真内容创作、地理空间系统、终端用户内容工具、数字孪生、实时协作、物理模拟、在线经济、多用户游戏等。
多位行业领导者表示,如果元宇宙建立在开放标准的基础上,那么它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为了建立一个开放、包容且大规模普及的元宇宙,Khronos Group、万维网联盟、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AR Cloud、Spatial Web Foundation等SDO需要联合制定一套开放的互操作性标准。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的目标是促进不同SDO和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共识,制定和统一元宇宙标准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加速这些标准的出台并减少整个行业的重复劳动。
Khronos总裁Neil Trevett表示:“元宇宙将汇集各种不同的技术,因此需要一套由许多标准组织创建和维护的互操作性标准。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是一个协调标准组织和行业的独特平台,其使命是推动务实、及时的标准化,这对实现开放、包容的元宇宙至关重要。”
该论坛由Khronos Group主办,任何企业、标准化组织或大学只需同意参与协议就可以免费加入。希望对论坛进行监督以及希望资助论坛项目的企业可以选择成为主要成员。
论坛活动将依据成员的需求和兴趣来进行,并且可能会涉及不同的技术领域,包括3D资产和渲染、AR和VR等人机界面和交互模式、用户创建内容、形象、身份管理、隐私、金融交易等。论坛预计将于2022年7月开始举办会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思科正在向全球合作伙伴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未来五年,合作伙伴的主要增长都将来自AI相关场景,唯有“AI就绪”的基础设施,才能支撑面向未来的工作方式,让企业在智能时代保持韧性与活力。
Feedzai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AI模型理解散点图的能力,创建了包含18,000张图表的大规模数据集。测试十个先进AI模型发现,在简单计数任务中部分模型准确率超90%,但精确定位任务表现不佳,准确率多在50%以下。研究还发现图表设计对AI性能有轻微影响,为AI辅助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亚马逊向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发出停止令,要求其停止允许用户创建和使用购物代理在亚马逊网站购买商品。争议核心在于控制权:亚马逊希望保持对用户购物体验的控制,而Perplexity认为AI代理只是技术进步的自然延伸。分歧在于透明度——Perplexity的代理使用用户凭据登录而不标识自己为AI代理。这被视为自主AI代理在商务领域的首次重大法律测试,将影响AI驱动网络的未来基础。
KAIST研究团队开发出MG-Select系统,首次让视觉语言机器人具备"货比三家"的决策能力。该系统通过生成多个行动候选方案并利用内部评估机制选择最优解,无需额外外部验证系统。在真实世界测试中,机器人精确操作成功率提升28%-35%,某些任务改进达168%,为机器人在医疗、制造等高精度应用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