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华为全球培训中心联合猎聘调研编著的《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正式发布,聚焦人才分布、能力要求、人才模型、用工模式、组织建设五大维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出数字变革加速发展过程中,泛行业人才建设所面临的未来势态,力图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提供参考视角。
备受重视,数字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工作与生活,以IT互联网行业为主要代表的各大产业领域,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拥有数字思维,熟练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完成数字化场景应用与运维、不断丰富技术与产业知识架构的数字化人才,早已成为了“香饽饽”。
这一背景下,数字化人才的梯次化建设,已经成为行业、产业深入数字变革,提升数字活力,强化数字创新力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加强数字化技能职业培训、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提议,就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已经势在必行。站在这一角度进行思考,以顶层设计奠定体系基石、以多维度统筹完善体系分支,明晰数字化人才的建设现有生态、确立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规范数字化人才体系架构,或许正是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变迁显著,数字化人才分布呈现差异化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使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生态系统重构,降低成本,改进体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受限于数字化转型技术生态的角色分工,数字化人才构建也在行业变革和区域差异的影响之下,呈现出差异化分布。
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数字生态的构建已经从单一的IT互联网产业,扩充到电子通信、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实体制造产业。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深化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的赋能之下,数字化人才逐渐从第三产业走向第二产业乃至第一产业,支持“数实”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才也呈现出地域聚集差异,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数字化人才密度大,这与国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地域特征相吻合,在发达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数字化产业和人才聚集密度明显偏低,面对发达区域在市场竞争、人才吸引力等方面都表现弱势,亟需用工模式创新弥补差异现实。
二、动态能力,数字化人才需要“π”型架构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世界进入了一个VUCA的数字时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在新兴技术的加持后,不断探索出新兴的商业模式,对于这一浪潮中的每个参与者,只有符合企业打造数字组织的需求、具备数字化思维逻辑、创新能力和联接能力,才能站上数字化转型的浪尖。
简而言之,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动态视野以及数字化加持能力,能够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变革趋势,以数字技术全方位挖掘企业强项与潜在优势,动态调整提升自身数字技能,达成产品协同能力、合作开发能力和产业联盟能力的同频共振。
动态能力的要求,促使企业、社会在培育数字化人才时,需要将目光更多放在“全方位人才”、“创新人才”等关键词上。在泛行业岗位的业务技能之上,辅以ICT、生产工艺技术(OT),形成π型技能架构,使数字化转型链条内的创新孵化者、敏捷开发者、智慧运营者和生态编排者打通语言壁垒,从而提高创新的协同性、快速响应性和有效性。
三、职能复合,数字化人才亟待全面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往往涉及商业创新、主营业务增长、智能化运营和生态布局等多个维度,因此能够支撑产品价值数字化创造,将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并以团队方式组织工作的职能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
职能复合型,并不意味着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彻底混杂。对于不同岗位而言,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职责也各不相同,其培育因素主要取决于岗位优先级、角色重要性以及角色属性——中高管理层“数字思维”的培育,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决策与行动,将直接影响企业运作的成败与否,而研发、生产、运营、市场人员等岗位的数字化培育,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业务价值创造的主体参与者。
由此可见,企业在数字化人才的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着重培育面向管理的职能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构建面向企业发展的全链条角色体系,兼顾“点”与“面”,以复合人才为主要原点,打造能够支撑运营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专业化团队。
四、灵活用工,数字化人才“所用非我拥”
尽管数字化转型的口号已经吹响多年,但业界仍然面临着数字化人才获取难、培养难等挑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数字化”本身强技术属性所带来的学习壁垒,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自有人员学习能力、速度、方向均会遭遇挑战。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企业选择灵活运用多种用工模式,达成人力资产的最高效用。
具体来看,其一,泛行业企业着力全方位增加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在数字元宇宙的大环境当中,以企业为基本单位构建数字化星系;其二,泛行业企业正在投资并引进“数字员工”,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创造虚拟员工,用以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其三,泛行业企业也在加速适应零工经济时代,从“人才为我所拥”转向“人才为我所用”,以非全职工作者提高企业灵活用工能力。
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建设并不只是设备、环境上的更迭,而是生态模式的重新构建。作为企业数字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需要随时与企业内外部其他组织进行“化学反应”,选择灵活用工,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绝佳途径。
五、成长型组织,数字化人才发展的最佳环境
许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放在了设备的引入以及技术的更迭,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硬性”装备上,但数字化转型结果不断表明,数字化技术只是企业走向数字化的一种手段,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成效,离不开“人”这个最重要因素,但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企业“软件”要优先于硬件环境,需要着力构建一种企业自上而下都有极大认同感的氛围,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组织环境。
具体来说,成长型组织的建立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手段获得:建立文化认同,强化数字化人才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创造友好的学习环境以鼓励自主学习;利用实际工作挑战激发数字化人才内生成长动力,由“传、帮、带”培养逐步转向到“主动学”、“干中学”模式;增加企业内部岗位转换自由度,鼓励轮岗,加速人才的数字化复合技能培养。
以“人”为本,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绝佳途径
泛行业数字化人才未来走向复合型已经不可阻挡,但需要时刻谨记的是,数字化转型属于一项全面变革,只有贯穿战略、组织、文化、流程、管理体系等立体结构,牵动组织各模块而非企业单一业务单元,才能全面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最终需求,始终是输出具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业务数据驱动的敏捷开发、智能化运营、互利互赢的生态编排能力特征的复合人才。
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依然是激发“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转变。因此开放组织边界、提升组织敏捷、打造上下同欲文化、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建立新型的人才使用观,是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绝佳路径。
欲了解更多蓝皮书相关内容,请关注“华为培训”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电子版蓝皮书。
扫码关注“华为培训”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电子版蓝皮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计划在本财年投资 800 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这一巨额投资凸显了 AI 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密集性。微软将在美国境内投入超过一半资金,并呼吁政府制定平衡安全与创新的政策,以保持美国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
根据 GSMA 的研究,卫星通信市场近三个月发展迅速。各轨道卫星容量增加,商业服务可用性提高,企业采用率随之上升。研究显示,99 家全球通信运营商提供卫星服务,其中 19 家已上线,80 家正在规划或测试中。市场呈现三大趋势:运营商为 2025 年发射做准备、Apple 加大对 Globalstar 投资,以及卫星在企业规划中的重要性提升。
据报道,以太坊层 2 区块链开发商 Movement Labs 正在进行 1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约 30 亿美元。该公司基于 Facebook 的 Move 语言虚拟机开发了一个以太坊层 2 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交易速度、降低成本,并增强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这轮融资反映了市场对高效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需求和信心。
微软发布了名为 Phi-4 的小型语言模型的开源代码。该模型具有 140 亿参数,能够生成文本和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内部评估,Phi-4 在某些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优于参数量是其 5 倍的大型模型。这一举动加入了科技巨头开源小型语言模型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