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AI、AR、VR等,乃至现在火热的元宇宙。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如何落地进而产生价值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企通信与应科院于2019年6月开展首阶段合作,携手拓展数字化及AR技术,并在2020年,双方成功推出一项共同研发的AR解决方案——数据中心“AR千里眼”远程运维服务(简称数据中心“AR千里眼”)。
该服务在疫情期间如雪中送炭,借助该项以AR导向的智能眼镜设备,不仅可让身处数据中心的前线工程师远程存取重要资料,亦能使前线工程师和后台支援团队紧密合作,完成运维工序,不但助力解决了客户及员工出差难题,更使后台支援服务的生产力跃升高达五成。
中企通信总裁李炳智告诉记者,数据中心“AR 千里眼”远程运维服务为中企通信的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数据中心远程运维的难题,更为中企通信赢得了多个创新项目大奖。AR千里眼项目的成功,不但为我们打下一支强心针,更加强化了我们‘智慧创新’的决心。“
进入2021年,中企通信与香港应科院在已有成果之上,将双方的合作带入新的阶段,宣布再度合作推进第二期研发项目,通过双方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交流,积极提升AI与AR技术融合,努力开发创新和实用的科技项目。
”我相信这次与应科院再次紧密合作,加上各项新科技的发展,将能积极推动整个ICT行业向前迈进,更好的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李炳智说。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则表示,最近,“元宇宙”成为科技和资本领域的热点话题。应科院与中企通信合作,构建全新平台为企业提供独有的AR体验,在元宇宙领域中打造不同的应用。
新合作新内容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首席科技总监许志光博士说,企业AR的商业化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同时市场上并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支持各种AR应用。企业不仅需要开发AR应用程序,还需要开发后端系统、内容生成工具,且面临着现有系统兼容性等问题,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应科院与中企通信合作,搭建一个企业AR服务平台,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在第二阶段合作中,香港应科院将提供软件平台及定制技术,中企通信则会通过虚拟及实体数据、AI算法能力和行业场景融合到AR智能眼镜的显示系统,建造出创新的机器学习模型。
通过AI和AR的融合可以实现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认知对象辨识、中间件(Middleware)升级,进而实现新的商业价值:简化日常维护和检测工作、计算机视觉及认知分析方案,有助作出更佳决策及预测性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价值。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创新官邝伟基表示,通过数字可视化、人工智能、对象映射、远程协助,客户可以很简单地按照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化AR应用,特别是支持客户在自己的场景中使用。
中企通信数据科学与创新总监詹东东补充道:第一期合作聚集数据中心服务,而第二期则瞄准更宽广的应用场景部署。”我们这次打造的是一个承载了‘AI+AR’的平台,希望它能够赋能更多的行业客户,比如生产制造业、物流领域调度、工业设计、医疗领域等。“
”除了与中企通信共同研发企业AR服务平台之外,应科院同时也在研发其他AR相关的技术,比如3D场景、3D物体检测、数字孪生等。下一步我们将基于这些研发的结果和经验,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说智能检车、立体虚拟设计展示、沉浸式学习、医学保健等,从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许志光博士说。
ICT-MiiND策略
中企通信与香港应科院的合作是中企通信ICT-MiiND(ICT-智赋)策略的重要体现。
ICT-MiiND策略是对ICT平台和服务的全栈 (full stack)数据全链路打通及连接,采用前沿的容器技术(container technology)及创新智能运维模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简称AIOps),加强“智能”元素。
詹东东说,ICT-MiiND(ICT-智赋)策略包含当前热门创新科技,比如人工智能 (AI)、增强现实(AR)、物联网(IoT)及区块链(Blockchain)等。”我们把ICT服务、经验、算法能力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智慧体或者智慧平台,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支持。“
结合“智能”与“创新”两大元素,双方致力为客户把技术潜力转化为商业价值。中企通信同时积极缔造“智赋生态”,成为智能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赋能者,利用ICT-MiiND策略推动企业客户成功迈向智能化新纪元。
李炳智表示,中企通信将积极推动ICT-MiiND(ICT-智赋)策略,致力实践”创新?不断“的服务承诺。ICT-MiiND不单是融合前沿技术与服务的创新发展策略,更是赋能企业成功数字化转型的大脑。
例如在网络方面,中企通信推出了AI+SD-WAN智能网络服务,利用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分析打造智能化SD-WAN,通过智慧思维及智能工具学习全链路数据,利用算法进行因果分析,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沙盘推演、更优网络路径规划,为客户分析网络的应用流量及对其网络架构的影响,从而优化网络架构,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
在云方面,中企通信最近推出了CeOne-CONNECT 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在远端安全存储的服务,能够为分散式企业提供完善的网络架构和安全堆栈。
为了更好地落地ICT-MiiND(ICT-智赋)策略,中企通信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营销、运维以及生态合作四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产品、服务、网络及生态四个方面的创新。
”在未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结合ICT-MiiND(ICT-智赋)策略的创新方案,为业界开拓更多可能,赋能企业的数字未来。“李炳智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ouTube开始推出肖像检测工具,帮助创作者识别和举报使用其面部特征的AI生成视频。该系统类似于版权检测机制,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部分创作者开放。用户需要提供政府身份证件照片和面部视频来验证身份。系统会标记疑似包含用户肖像的视频,但无法保证100%准确识别AI内容。YouTube将根据多项因素决定是否移除举报的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
谷歌宣布在AI Studio平台中引入"氛围编程"体验,让编程和非编程用户都能更轻松地开发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简单提示生成可运行的应用,新功能包括应用画廊、模型选择器、安全变量存储等。平台还添加了模块化"超能力"功能和"手气不错"按钮来激发创意。完成的原型应用可一键部署到谷歌云运行平台。此次更新正值业界期待谷歌即将发布Gemini 3.0大语言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Tool-Light框架,通过信息熵理论解决AI工具使用中的过度调用、调用不足和过度思考问题。该框架采用熵引导采样和两阶段自演化训练,让AI学会合理使用外部工具。在10个推理任务测试中,Tool-Light显著提升了AI的效率和准确性,为AI工具集成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