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9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正式发布《中国城轨云基础设施市场分析,2020》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城轨云基础设施市场总量达7亿元人民币,其中,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62.9%,稳居中国第一。优异的市场成绩得益于新华三集团多年来坚持以助力城轨客户业务创新发展为驱动,构建以IaaS服务为基础、PaaS服务为创新、DaaS服务为支撑,集多层能力于一体、规模最大、承载业务系统最多、规范落地最完整的全栈城轨云平台,满足行业场景定制化需求、实现建设与业务的深度耦合,助力城轨生产、运营、管理的全面数字化革新。
云智加持,筑造数字变革的创新底座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化、大规模、高速建设和开通,城轨网络运管维护难度大幅度增加,城轨运营企业的“降本增效”需求随之上升。此外,随着人口持续向城市汇聚,城市人口对城轨出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城轨行业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成为目前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而城轨云无疑是赋能智慧城轨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然选择。新华三集团依托在车地通信、地面通信、业务能力平台以及智能运维和主动安全等领域业界领先的技术能力,通过云与智能平台提供感知、联接、汇聚和分析决策等多层面的服务能力,助力城轨建设向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迈进。
新华三集团积极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轨云标准的制定,结合城轨业务特点,形成了定制化组播方案,多云统一管理、云边协同等一系列方案,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提供完善IaaS、PaaS层能力的城轨全栈云平台。同时,将云计算能力从云端延伸到边缘端,支持虚拟化,容器和函数计算的全运行态部署,以此满足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最终实现“云、网、端”异构全域混合资源“一站式”管理。
聚合生态,释放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为城轨行业的可靠合作伙伴,新华三集团城轨云已搭建起融合多类通用解决方案的全面资源平台,整合轨道交通上下游生态应用,提供覆盖多种业务场景需求的定制交付能力,以超过百余种云服务和上千种云特性,助力智慧城轨的建设和创新。目前,新华三智慧城轨360°能力中心已完成数十家业内总包商、生态合作伙伴方案的对接验证、联合开发工作,能够提供兼容性测试、服务目录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集成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城轨行业客户在ATS、PIS、ISCS、AFC等不同业务系统建设中的需求。
截至目前,新华三集团已经在北京、深圳、太原、南京、上海等地铁落地了30余个城轨云实践,成为智慧城轨创新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同时,新华三更依托全栈城轨云解决方案,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智慧应用生态,完成60+联合方案成功测试,为城轨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前瞻的解决方案参考和重要能力支撑。
迈进“十四五”,智慧城轨的建设和创新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新华三集团秉持“云智原生”战略,依托“数字大脑”技术实力,携手生态合作伙伴,持续助力城轨数字化变革,探索智慧城轨发展和演进的全新空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维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对58个大语言模型在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模型分为基础、文本桥接、空间多模态、表观遗传和智能代理五大类,涵盖细胞注释、轨迹预测、药物反应等八项核心任务。研究基于40多个公开数据集,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理解、可解释性等十个维度的评估体系,为这个快速发展的交叉领域提供了首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纽约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AI浪潮并获得传统企业计算市场更多份额。AMD预计未来3-5年数据中心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0%,服务器CPU收入份额超过50%。公司2025年预期收入约34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160亿美元。MI400系列GPU采用2纳米工艺,Helios机架系统将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西湖大学王欢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研究机构,针对AI推理模型内存消耗过大的问题,开发了RLKV技术框架。该技术通过强化学习识别推理模型中的关键"推理头",实现20-50%的内存缩减同时保持推理性能。研究发现推理头与检索头功能不同,前者负责维持逻辑连贯性。实验验证了技术在多个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中的有效性,为推理模型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