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云计算的下半场,从平台资源到应用层的贯通才是企业上云的关键。于是,我们看到云原生是业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容器、微服务、DevOps、Serverless等成为企业落地云原生的关键手段,也是不同云厂商纷纷布局的方向。
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在近日举行的“KubeSphere and Friends 2020” Kubernetes and Cloud Native Meetup活动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化的冲击之下,企业应用需要快速上线交付和迭代,然而传统的技术堆栈无法适应这种趋势,云原生便应运而生。
云原生平台能够在异构环境里运行分布式应用、微服务,并支持异构环境的统一管理,让应用更加灵活地部署在多个不同的节点上,建立自身的DevOps流程,支撑创新的应用、互联网化的应用。
而且近几年,容器、微服务、分布式应用架构、5G等技术发展,极大地方便用户把应用迁移到云端,通过云原生技术让应用发挥云的弹性、标准化交付、高容错、高并发处理等特性,加快应用开发、持续迭代。
作为青云QingCloud旗下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以Kubernetes为基础,致力于成为管理云原生应用的一种分布式操作系统。相对于其他企业,青云QingCloud的起步虽称不上早,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于2018年正式发布的KubeSphere已经在国内站稳市场,并实现领跑。
周小四表示,在2019年,KubeSphere就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标,也就是达到1万个用户、10万个用户、100万个用户。如今在国内,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在2021年,KubeSphere的目标是从1万个用户到10万个用户。
匠心产品打磨赢得用户芳心
KubeSphere的目标可谓远大,青云QingCloud的底气在哪里?
周小四说,青云QingCloud在云原生层面秉承开放、中立的理念,坚持开源的方式。相比市场上的其他玩家,KubeSphere主打开源,并且不断加强运营能力建设。“我们现在重点打造运营团队。这个运营团队除了运营外,还有专职的项目文档团队。”
在产品层面,KubeSphere持续迭代,从1.0、2.0到3.0,不断优化功能和使用体验,赢得了用户的芳心,将大量的试用用户转化成支持用户。
KubeSphere非常注重开源社区的完整性,用户在开源社区使用KubeSphere没有任何顾虑,功能齐全,直接用就好。周小四表示,对用户来说,开源社区是无价之宝,提供了他需要的东西。如果他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反馈,建议和参与改进工作。这推动了KubeSphere社区的良性发展。“KubeSphere非常贴近社区用户,我们和社区用户是‘水和鱼’的关系,交融在一起,他们在促进我们,我们在为他们服务。这是我们对开源的一个认识。”
除此以外,在切入云原生市场的时候,KubeSphere就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工作,了解用户的痛点。KubeSphere完全以用户角度进行设计,非常注重UI交互体验,吻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周小四表示,现在KubeSphere有两种常见使用方式:一是以KubeSphere作为管理平台;二是定制化KubeSphere。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充分发挥云原生的价值。在接下来的4.0版本,KubeSphere采用前端、后端连成一体的可插拔架构。这意味着KubeSphere不会触及微服务治理、DevOps,用户自己开发,可以直接嵌入KubeSphere 4.0架构,最终用户看不出来这是KubeSphere提供的服务还是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这叫做KubeSphere Native服务,而不是一个离散的、割裂的服务。
这对于ISV合作伙伴更为友好,因为不需要定制化KubeSphere。对他来说,定制化是有成本的,而且定制化会脱离上游社区。按照这种方式,既可以紧跟上游社区连接,还可以完全利用KubeSphere本身的能力做成Native服务,交付给用户。
这样KubeSphere就会成为一个系统平台,里面的功能来自于不同厂商,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放到应用商店,云原生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内嵌到KubeSphere,也可以独立部署。“KubeSphere的核心竞争是平台架构,并不是上面的应用。”周小四说。
对于ISV来说,他们需要将应用交付给不同的客户,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客户部署的云平台不一样,所以需要适配不同云平台。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同构平台,能够解决异构资源池问题,解决标准化安装、部署、运维问题,KubeSphere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新基建带动了云原生技术需求增长飞速。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底层建设涉及平台、网络、安全等,上层是工业App。在开发过程中,面对大量场景和大量开发者,不可能把所有的开发平台都全部适配,所以开发者希望共享同一个开放、标准、开源的平台。
在场景拓展方面,KubeSphere可以将边缘计算、物联网打通,AI平台进行训练,KubeSphere负责将模型从云端推到边缘进行AI推理,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楼宇等提供基础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更多增值服务。
目前,KubeSphere在开源社区中独立IP下载已经接近2万,而其中有将近50%的用户都来自5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行业覆盖银行、保险、在线教育、制造业、物流、交通等。其中便包含了微众银行、中通物流、津燃华润、中移金科、新浪、本来生活、绿米Aqara、米文动力、红亚科技、遥望网络等众多行业企业。
多方协同加速云原生落地
KubeSphere的成功并没有局限在国内,在KubeSphere于GitHub上的开源项目中,海外社区用户的贡献巨大。
周小四说,得益于开源社区建设,许多海外客户主动联系KubeSphere,并且他们将KubeSphere用于本国的项目实施中,比如土耳其的一个合作伙伴在国内的卫生部门中成功落地KubeSphere。
除了活跃的社区,AWS也同样在自己的Quick Start上提供了KubeSphere on AWS选项,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一个产品进入Quick Start是有门槛的,而且AWS的工作人员会全程参与相关工作,比如市场联合投入等。周小四表示,KubeSphere上架AWS后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而不只是国内用户。AWS与KubeSphere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商业客户,KubeSphere计划推出KubeSphere.Cloud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该平台可以服务好有商业诉求的客户,比如提供云原生SaaS服务和线上服务支持。KubeSphere.Cloud主打中小型企业,而不是传统驻场服务。
在周小四看来,线上服务解决速度不会比驻场慢,反会更快。一是研发服务人员对产品技术的理解会更好一些;二是线上立即回复。这可能是客户更喜欢的方式。而且,传统驻场服务价格高,线上高质量的服务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实现良性发展。
借助商业客户付费,社区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这是相辅相成的,是良性循环。“我们一直在平衡,如何照顾社区用户,也兼顾有商业诉求的企业需求。我们的商业模式都会在KubeSphere.Cloud体现出来。”周小四说。
在云原生浪潮下,KubeSphere是毋庸置疑的最佳容器平台选择。青云QingCloud将基于KubeSphere推出非常多的云原生产品,比如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市场、中台等,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拥抱云原生。
除此之外,青云QingCloud还可以提供广泛的底层支撑能力,包括光格网络SD-WAN、AppCenter云原生应用中心、OpenPitrix应用发布和管理平台等,提供完整的、全栈云服务的支撑能力,并保持中立,给用户足够灵活的选择权,让用户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业务需求,逐步去升级、转变、迁移应用体系。
当前容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其实更多是云厂商之间的竞争。周小四说,现在KubeSphere的用户遍布各地,来自于各种云厂商,KubeSphere本身不限定的,是裸K8s还是云厂商托管服务,都不做限制,只要是标准的K8s集群,都可以在上面部署。这种开放心态无疑让KubeSphere的视野更加开阔。
“青云QingCloud提供了从平台云原生运行环境,到分布式应用架构支撑,到DevOps流程的建立,包括相关的基于云原生的PaaS组件的引入,各行各业的用户都可以在青云QingCloud获得他需要的平台和技术能力,构建云原生的护城河。”周小四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