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性提出“云原生IN基础设施”,华为云引领云原生2.0时代
华为云作为云原生产业的领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伴随着云原生的发展一路走来,在每一个阶段,华为云为云原生产业繁荣作出了持续的核心贡献。
面对数字时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传统的IT应用架构研发交付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创新升级难、烟囱式架构、开放性差、组件复用度低,这些都成为了企业新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而云原生以其敏捷、开放、标准化的特点迅速成为企业构建面向未来的应用架构的首选。
Gartner在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将有50%的传统老旧应用被以云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将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原生已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小众”流行,再到今天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华为云作为云原生产业的领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伴随着云原生的发展一路走来,在每一个阶段,华为云为云原生产业繁荣作出了持续的核心贡献。
- 持续技术贡献,加速社区项目能力完善: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成立初期,社区发展的重点是补齐云原生项目在存储、网络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对接主流硬件厂商、云厂商的基础设施资源等,华为云积极投入,为社区贡献130+核心特性和4万+PR,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贡献者;
- 丰富行业实践,推动云原生产业成熟:随着云原生在以互联网、金融、政府为代表的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在此期间,华为云通过内外部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打造了丰富的云原生解决方案,为10多个行业近万客户提供优质的云原生服务。在IDC发布的2019年中国容器软件市场份额排名中,华为云已位居中国厂商第一。同时,基于丰富的实践积累,华为云向CNCF捐献了首个云原生边缘计算项目KubeEdge和首个云原生批量计算项目Volcano,加速了云原生向其它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推动了云原生产业的成熟。
- 三大创新升级,开启云原生2.0时代:然而,当前云原生技术与云基础设施只是简单叠加的“云原生ON基础设施”架构,在这种架构下,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无法感知应用在高可用、高性能、自动弹性等方面的诉求,也无法满足跨集群、跨区域、跨云的全局化业务场景,因此企业业务与应用无法实现真正的“云原生化”,针对以上问题,华为云开创性地提出“云原生IN基础设施”的融合架构,整合架构通过三大创新升级,将云原生推进到了2.0时代。
- 重定义基础设施:基于擎天架构实现了以应用为中心的资源调度,并且结合软硬协同技术,为企业提供极致性能、极优成本、极佳体验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 新赋能泛在应用:基于云原生集群联邦、边云协同等技术打造了多云与边云协同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靠、跨云的统一业务平台,提供多云一致的管理体验。
- 再升级应用架构:云原生基础设施针对企业各类业务的诉求,打造完善的云原生应用生态,统一企业应用架构和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支持130+云原生应用。
同时,华为云在云原生产业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码,通过举办"创原会·云原生技术精英沙龙",汇聚各行业云原生技术精英,并与云原生产业及标准化组织一起,共同推进云原生技术和产业的成熟与标准化建设。
云原生2.0时代,华为云将持续努力让云原生技术结合各行业场景进行交叉创新,通过"技术+产业"的双轮驱动,加速云原生全面落地,帮助更多的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升级。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阿里云第九代企业级ECS实例g9i不到150天服务超2万家客户,现在已有接近3万用户。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