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计算逐渐由消费互联网驱动转向产业互联网驱动,在“新基建”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轮驱动下,传统大中型企业成为上云的主力军之一,由于业务需求差异,兼具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私有云更受其青睐。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私有云市场规模达645亿元,较2018年增长22.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3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
UCloud私有云与容器产品线负责人叶理灯告诉记者,2012年UCloud选择云计算赛道的时候,私有云是一个考虑方向,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后来UCloud将公有云作为“主赛道”,但是UCloud一直没有放弃私有云。
叶理灯说,UCloud公有云在行业客户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但是具体到很多行业客户他们对于私有云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在这种背景下,UCloudStack应运而生。UCloudStack是新一代轻量级企业私有云,集虚拟化、SDN网络、分布式存储、数据库缓存及云管能力于一身的轻量级私有云解决方案。
2017年UCloudStack正式开发,2019年正式商用。UCloudStack的产品特点可以概括为稳定、可控、轻量、开放,其中稳定是UCloudStack的技术和组件都是来自于久经考验的UCloud公有云;可控是全部代码采用自研方式;轻量是交付能力,1台物理机即可搭建POC测试环境,3台通用服务器即可轻松构建一套高可用的生产环境;开放是UCloudStack不捆绑任何硬件,底层兼容异构硬件,通过开放API为有定制需求的客户降低定制成本。
在叶理灯看来,UCloud私有云演进方向是混合云、信创、高性能、进化能力。所以在UCloud 2020用户大会上,UCloudStack轻量企业私有云将发布2.0新版本,集成UCloud快杰云主机性能并适配信创趋势,推出UCloudStack快杰版、信创版及混合云方案。
叶理灯说,UCloud坚信云计算的未来是公有云,因为公有云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形态。但是用户对于私有云也有需求,比如像传统行业、政府、运营商等在上云过程中可能会考虑到信任、数据安全的问题,他们会优先考虑私有云,确保公有云与私有云的协同,也就是混合云。
当前私有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UCloudStack基于UCloud公有云基础架构,复用内核及核心虚拟化组件,将公有云架构私有化部署,企业可通过控制台或APIs快速构建资源及业务,支持与公有云无缝打通,灵活调用公有云能力,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安全可靠的业务架构。基于UCloudStack和UCloud公有云打造的混合云架构,具备两大特点:统一架构和统一体验。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从芯片到中间件、数据库等都在推进国产化。UCloudStack已完成与银河麒麟、华为鲲鹏、兆芯、海光等多家国产化软硬件的兼容性测试。UCloudStack信创版私有云提供了信创版的PaaS产品,包括信创版数据库、信创版负载均衡,让信创用户可以在云平台上快速部署基于信创云的应用。
高性价比永远是客户商业选择非常重要的依据,UCloudStack从多个层面确保高性能。UCloudStack快杰版同步推出网络增强2.0方案,将快杰从公有云移植到私有云,软硬协同实现极致性能,搭载最新一代CPU,计算性能16%提升;存储性能最高可达120IOPS,延迟低至0.1ms;25G内网带宽,内网包量最高可达1000万PPS。
私有云在存储方面的演进经历了本地存储、集中式储存和分布式存储等阶段,UCloudStack 2.0采用分布式存储,并引入了UCloud快杰云主机的核心技术——RSSD云盘。
叶理灯表示,私有云不是一锤子买卖,私有云需要具备可进化的能力:“持续进化,不只是开发新功能,还要让老用户也能持续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不断进行版本迭代,UCloudStack现在基本每月推出一个新版本,同时这个产品拥有在线升级的能力,就是在用户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线升级。UCloudStack可以实现小时级别部署,全部可视化。”
UCloudStack提供软件、超融合两种交付模式,客户可以自行采购硬件或者利用已有硬件以软件方式搭建私有云平台,而超融合一体机的方式让用户开箱即用。同时,UCloudStack 2.0分三个版本,一个是标准版,其次是快杰版,适合有高性能需求的客户;最后是信创版,满足用户对国产软硬件兼容的需求。
目前,UCloudStack适用于全行业客户需要云化且私有部署的业务应用上云场景,已经在政府、运营商、科研和教育等行业进行落地,比如北京政务云、上海移动、鹏城实验室、上海脑科学研究中心、徐汇教育局,还有县级电视台的融媒体建设。“我们也跟很多合作厂商一起打造私有云项目,今年也是我们公司私有云渠道建设的元年,与众多生态伙伴一起进行各个方面的合作。”叶理灯说。
云原生时代的新探索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推广及落地,容器技术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Kubernetes(K8S)作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在企业服务中被大量采用。UCloud容器团队在2018年推出了Kubernetes产品UK8S,这款产品基于UCloud公有云环境实现,无缝集成了UCloud IaaS层计算、网络及存储的服务,使客户能够快速获取到生产可用的Kubernetes集群,并拥有灵活控制集群的能力。
UCloud产品经理张鹏波表示,容器作为云原生的技术底座,采纳率持续提升,K8S成为事实上的标准。K8S通过强大的编排和调度功能,给用户带来众多好处,如自动部署,弹性扩容,故障自愈,这是K8S带给整个容器生态的一些优势。但是其实K8S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架构、网络、配置等。
在UK8S产品推广及接入客户过程中,容器团队也陆续收到一些用户反馈的问题:维护Kubernetes集群增加了额外的负担;Kubernetes体系较为复杂,学习曲线比较陡峭,一方面需要了解Kubernetes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修改应用架构适配Kubernetes。“怎么把K8S更好地交付给用户,让他们更好地使用K8S,成为UCloud帮助用户拥抱云原生时代的重要命题。”张鹏波说,“我们希望能通过产品形态的简化,帮助这些用户加速业务迁移到K8S这样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看到了UCloud新款Serverless容器产品—— Cube的问世。Cube是UCloud开发的新款Serverless容器产品,进一步丰富UCloud容器服务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容器服务的需求,降低用户使用容器的门槛。整个Cube是基于K8S实现,用户不需要维护K8S集群,不需要操心K8S网络方案,而且集成了日志管理和容器监控的功能。Cube在产品设计时秉持只集成K8S最常用的功能,比如Job、Pod、Deployment等。
张鹏波表示,用户要把业务迁移到K8S,大概要经过这几个步骤:花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学习一下K8S;摸索搭建和维护集群的方法;业务容器化改造,业务架构梳理,最后才是部署应用。而通过Cube,用户只需要提供打包好的Docker镜像,即可快速、批量部署容器化应用,而不需要预先购买云主机或UK8S集群,并且只需为容器实际运行消耗的资源付费。
Cube底层架构基于Kubernetes,采用容器组作为最小交付单位,容器组是一组容器的集合,同一容器组内的容器共享网络和文件系统。由于Cube容器实例运行在轻量级虚拟机中,使其在安全性和隔离性上可与云主机媲美,在网络、存储以及其他功能特性上也与云主机类似,让从虚拟机迁移至容器的用户,在使用体验上尽量保持一致,降低业务容器化的改造难度。
2020年8月Cube团队与快杰相关团队展开合作,通过硬件升级、软件优化,正式将快杰云主机的相关技术特性移植到Cube上面,让Cube实例在计算、存储性能上能对标快杰云主机,提升容器用户的使用体验,使其获得容器为其带来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能获得快杰云主机的性能与性价比:硬件环境全面升级,计算性能提升16%;镜像缓存技术,容器冷启动降至秒级;支持RSSD UDisk,存储延时低至0.1毫秒。
总之,Cube具备了免运维、按需付费、自动扩缩容和高可用等产品特质,可以应用在弹性伸缩、小程序、批量计算等应用场景。“Cube可谓是个承上启下的产品,不仅轻量且大大降低复杂性,既能让容器用户享受到Serverless模式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也可让Kubernetes用户享受极致的弹性。”张鹏波说。
据悉,后续Cube产品会继续沿着帮助用户提升效率、降低开销、简化维护、节约成本的思路持续迭代更新。在容器性能方面,容器团队会继续优化轻量级虚拟机IO路径,减少虚拟化及管理组件的性能损耗,确保用户容器实例稳定高效运行。在服务管理方面,Cube产品层面会推出多种的容器管理控制器,并实现Cube实例直接接入Kubernetes集群的能力,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资源调度方式,适配更多业务场景。
此外,容器技术与私有云也在融合,未来UCloud将会可以在统一界面实现虚拟机和容器的管理。“通过Cube和云原生,解决用户运维上面的问题,提高运维效率,享受技术进步带给业务的好处。”叶理灯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