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国际政经形势愈加复杂,网络安全风险大幅度上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网络安全态势情况综述》显示,上半年,我国安全漏洞、APT攻击、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政府单位、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等成为攻击重点目标。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迫在眉睫,量子科技被给予厚望。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的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量子科技是全球竞相角逐的前沿科技,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已经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并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进场。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科量子”)看到了机遇。“我们由国际资深的量子信息专家及科学家归国创立,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启科量子研究院院长万相奎对C114如是介绍。

万相奎院长(右)接受C114专访
加速量子通信商业应用
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技术层面,量子密钥的分发距离不断延伸,分发速度大幅提升;在市场层面,预计到2025年,我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或将达到835亿元左右。当前量子通信主要在政务网应用,而启科量子意欲将其进一步产业化,扩展到金融、交通、医疗等商业市场,万相奎认为“行业客户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将很快理解到量子通信的应用价值。”
伴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加密算法原则上都会被破解,量子通信将成为“刚需”;同时,量子通信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产品不断优化,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从而形成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的正循环,让更多用户拥抱量子通信。
在量子通信的商业应用方面,启科量子可谓是“得心应手”,该公司的核心人员早在2003年就领导开发了全球第一套商业化量子通信系统Navajo,并连续开发了共四代商业化量子通信系统,深刻理解商业客户对量子通信的真实诉求。

启科量子部分产品展示
“我们的技术方案一开始就瞄准商业化,在底层架构设计方面与从实验室孵化出来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一方面追求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追求超高性价比。在海外十多年的商用经历以及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应用部署,已经证实了我们的技术在商业化方面的能力。” 万相奎表示,目前启科量子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力海外市场。
加码量子计算布局
量子计算具有经典计算技术难以企及的并行计算能力和信息携带量,有望成为“后摩尔定律时代”新的计算形态,并成为加速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如果说启科量子发力量子通信市场,是看到了市场的明朗前景,那么加码量子计算,则是对量子信息未来的前瞻布局。
量子计算是国际竞争的前沿技术之一,欧盟、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实体纷纷投入重金研发,美国政府已将量子计算列入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重点扶持。《经济学人》也报道称,量子计算明年迎来四十周年诞辰,这一尖端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在提速。“在步入中年之际,量子计算终于成为了一个商业命题。”
万相奎指出,量子计算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正处于技术验证和原理样机研制阶段,现在在分子模拟、复杂网络排序、路径组合优化等应用,例如新冠病毒研究、新药开发、机器学习等尖端领域,量子计算机已经或即将发挥重要效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全球量子计算应用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500 亿美元。

“天算1号”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原型(离子阱分布式全纠缠)
启科量子通过提前布局,意欲成为市场的先行者。资料显示,该公司核心人员早在2015年主导研发了全球第一套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促进了全球量子计算机科研和产品的巨大进步。万相奎透露,公司以开发商业化的通用中规模量子计算系统及应用云平台为目标,实现在量子比特芯片、量子计算关键模块研制、量子计算软件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并预计在2到3年内完成“天算1号”离子阱可扩展分布式量子计算机,该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可达到 100个可操控量子比特以上。
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十三五期间国家多部委先后制定规划支持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可以预见十四五将进一步支持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通过本次采访,可以看到量子信息产业的一个新势力正浮出水面。未来几年会掀起多大的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