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数据运用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水平
9月28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永不落幕的数博会”2020系列活动——“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活动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伟,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刘春成,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产业本部业务总监孙哲四位嘉宾,共同讨论如何运用大数据的优势,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大数据技术解决了以前运用传统治理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尤为突出。如疫情期间社区、小区栋微信群使信息迅速传递,下情上传、上情下达;通过POI等人口出行数据研判社区防控效果;通过能源和水电消耗及物流信息能研判产能复工水平等。
当前,社会治理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将会使未来社会治理智能化。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变革,而是社会变革,倒逼社会治理的流程、方法、方式以及理念进行革新,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大数据相结合。
“社会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就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VUCA的这种时代下,对社会治理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孙哲认为,在社会治理中大数据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已经能看到非常大的应用成效。
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对突发事件的抗压和疏通能力是对大数据的一次考验,对公共治理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提升数据专业化治理水平。李建伟谈到:“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数字化或者智能化运用的力度和深度。它会让治理效率、治理质量更加精细化,更加及时。”
共享也是对提升大数据运用的考验。“要提高数据共享的水平。”刘春成说,数据壁垒还是存在的,有很多的数据拿不到,没有实现真正的共享,需要政策上进一步强化打通一些社会共享方面的力度。此外,还要强化运用大数据来改变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提升运用大数据来促进社会治理工作的能力。
让数字技术来推动治理变革,这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条技术赋能的路径。比如,空间地理数据开放,可用于指导采矿、林业、农业、渔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气象数据开放,则可以加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旅游业、灾难管理等。“数据集中应用是大势所趋,应尽量不去追求数据特权,而去追求把数据变成一种服务的能力。”刘春成呼吁道。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未来前景非常广阔,空间也非常大。“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社会治理要向基层倾斜,把治理的资源、措施更多地落实到基层,因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是直接服务老百姓和社会公众的。”王杰秀说,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都对未来社会治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些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提高人民福祉为导向,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重点。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动力,在完整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将会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治理带来正面的效应。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思想引入到公共治理,大数据会更加高质量服务社会,同时也会转变原有的社会治理理念的认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