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深圳国际大数据与存储峰会暨展览会”正式召开,来自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观众齐聚于此,就存储的场景应用、生态建设、行业合作展开交流。在本次活动上,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存储产品部首席架构师张楠结合丰富的业务实践,预见“新基建”下存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技术为存储性能的快速提升提供强大动能,放眼全球,SCM介质与NVMe存储协议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实现延迟下降50%以上的性能飞跃,成为企业构建存储设备和技术架构时的首选。
在技术变革下,存储应该如何满足“新基建”下业务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预计将达到175ZB,数据量的快速膨胀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变革的脚步,积极实现基础架构向私有云方向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存储除关注I/O性能外,更应加速与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服务可靠性,有效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带给用户“即服务”的体验。
针对“新基建”对存储提出的全新需求,新华三集团构建智能数据平台,将算力与算法深度融合,以智能实现对基础设施的高效管理,更好服务数据。以智能数据引擎为核心,平台实现了对T0存储、T1存储、二级存储、大数据存储,甚至云存储的支持和管理,为数据库、虚拟化、自动化连接等应用提供强大的存储资源,加速不同部门的业务开展。
为了让用户将有限的业务资源聚焦于“新基建”下的业务转型升级,智能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存储的全局监测,并提供针对潜在故障的预警及故障根因的智能分析,最大限度降低存储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面对“新基建”下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平台能够预测未来应用对性能需求的发展趋势,帮助用户预防存储因负载过高导致的延迟上升,并根据当前实际的业务状态提出存储扩容、数据迁移等方面的建议,保证存储负载均衡,业务开展永续。
随着创新应用、终端、技术架构的不断涌现,新基建下更复杂的存储数据、接口类型为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奠定基础。凭借标准化的接口、广泛的兼容性、资源部署的灵活性,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发展迅猛,据IDC预测,到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112亿人民币。
目前,新华三集团实现了完善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线布局,涵盖全闪节点、普通节点、归档/云存储,满足不同业务对性能、成本、容量等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新华三推出的软件定义存储旗舰产品,X10000融合智能存储实现了AI、闪存与软件自定义存储的融合,以融合性的架构实现对多种协议类型的支持,在智能加持下进一步实现资源自动调优和业务自动匹配,为用户带来全新使用体验。
“新基建”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数字化变革清晰的指明了方向,面对海量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新华三集团落实“数字大脑计划2020”,实现存储的智能化变革,帮助用户更好应对多样化的数据模式、日益复杂的数据管理以及高效数据利用对业务提出的全新挑战 ,为新基建打造坚实底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