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0)在深圳落下帷幕。在“创新共享 开放合作”主题下,CITE 2020围绕数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展览、论坛等多种形式,全力推动共享合作,带动经济内循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
中科曙光作为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先行者,始终以先进计算技术和理念践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围绕“新基建”与数字应用生态建设,中科曙光在CITE 2020向业界展示了其最新战略布局。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等领导亲临曙光展台,对曙光在数字经济新基建方面的创新发展给予亲切指导。
领导参观曙光展台
随着大数据产业应用开始步入深水区,中科曙光也随之启动 “1+4+N智能引擎”。在CITE 2020深圳国际大数据与存储峰会上,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大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怀明以《抓住“新基建” 做深数据智能》为题对其做出系统阐释。
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宋怀明演讲
宋怀明介绍,1+4+N大数据业务格局中的“1”为打造一个大数据平台;“4”为结合自身大数据优势,聚焦“敏捷、智能、融合、安全”四大核心能力;“N”则表示联合生态伙伴构建N个行业解决方案,服务百城百行。
据悉,曙光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模创工厂数据建模、天网知识图谱分析等智能服务,平台内置的XData大数据智能引擎,拥有数据集成、数据治理等多种数据处理能力。
宋怀明表示,十余年来曙光大数据一直致力于夯实平台能力,与生态伙伴形成优势互补的共同体,进而推动客户从“数据、运营、业务”三个层级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除了大数据的助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也成为加速“新基建”的新引擎。
在15日的“5G赋能工业互联网论坛”上,曙光云工业互联网专家、曙光云计算集团工业互联网业务总监卢雁翥在演讲中表示,中科曙光工业互联网的愿景是建设稳定、可靠、赋能、开放的商业生态平台,实现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 等的商业生态转型和业务增长。
曙光云工业互联网专家卢雁分享成果
卢雁翥介绍,目前中科曙光正以中科院院所科技资源为依托,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大脑,建设曙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各地政府及各产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能力。
中科曙光除Cloudview 5.0云计算系统斩获CITE2020产品金奖外,硅立方液体相变冷却计算机获得本届CITE“创新产品与应用奖”殊荣。该系统为全球首款采用浸没式液体相变冷却技术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突破了密集型计算的冷却极限,PUE低至1.04,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这些奖项的获得彰显了曙光公司在先进计算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
硅立方液体相变冷却计算机
中科曙光多年来一直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圳进行重点布局。为了更好的将先进计算服务于国家建设,近年来,曙光借力坐落于深圳的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内外产业链整合,以先进计算科技为源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