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很热!非常热!随8月到来中国多地进入高温模式,服务器散热又迎来大考。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云端以及各类大数据处理诉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器产品性能的更高要求。
性能提升必然带来功耗增加。如今服务器核心器件CPU功耗已达到300W以上,人工智能产品中的GPU功耗更突破400W大关。随着功耗不断升高,CPU烤肉、煎蛋已成程序员们“常规”操作。
996的晚上,肚饿怎么办?程序员小哥自有补充能量小妙招!你看他熟练地打开机箱,一边烤肉一边继续写代码,工作夜宵两不误。
图说:“热吧!热吧!看我骄傲放纵!”
随着“新基建”等一大波政策利好,互联网、云计算公司业务量猛增,又赶上持续高温天气,服务器散热做不好,新投建的大量数据中心恐将成为程序员们的“烤肉店”。
服务器核心器件能耗的大幅增加给产品散热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传统服风冷散热技术“风再狠芯也烫”的难题,开辟液冷方案的技术开发以及推广应用已成为业界共识。
虽然液冷方案在散热性能提升以及机房能效比方面表现优异,但如何实现其运行可靠性、客户机房适配性、运维便捷性并尽可能做到成本可控,则非常考验研发人员的技术能力。
宁畅散热团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散热仿真、液冷系统压力平衡模拟测算、整系统散热控制自动化监控及调优、量产制程检验及监控等全程进行主导,具备了一流硬件设计、软件监控以及稳定量产的整套液冷产品开发能力。
2015年以来,宁畅散热团队依托强大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先后开发出“一体式闭式循环液冷散热器”以及“分体式开环冷板液冷散热器”方案。
宁畅闭式循环液冷散热器可在不改变客户机房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器高功耗器件的散热能力,开环冷板液冷则可在客户机房配备液冷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能效的散热效果,也是真正意义的散热液冷产品的趋势性代表。
图说:宁畅闭式/开式液冷散热方案设计图示
从运维角度来说,液冷产品的可靠性一直是决定其广泛应用关键,宁畅团队通过多维度漏液监控方式,实现漏液状态下秒级反馈机制,高可靠保证整机及主板关键器件的安全指数,对产品运维及debug提供持续的运行数据支持。
另外,有别“泡澡”的相变液冷方案,宁畅液冷散热方案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软硬管组合运用、快速接头联动等技术实现了维护便捷性及高效性。
图说:宁畅液冷方案动态漏液监控系统图示
从散热性能角度来说,宁畅液冷散热方案可实现CPU芯片300-600W跨度的解热能力,满足GPU产品400-800W范围的散热需求,并可根据客户机房设备条件,选择不同模块化配套制冷机柜进行部署实施,从而解决客户由于液冷适配而进行外围改造的困扰。
从能效比角度来说,宁畅液冷散热方案可实现35-50℃高环温下的散热需求,节省风扇能耗超60%,噪音降幅达50%以上,而相比高功耗配置的风冷方案,液冷散热方案成本也可控制在仅有15-20%的提升。
有了宁畅定制液冷方案,CPU烤肉再也不用想,肚饿的程序员们只能点外卖了!
除定制“液冷”方案,宁畅全面的服务器深定制能力,可为用户实现“快、稳、省”的终极目标。
“快”,是宁畅定制化服务的最鲜明的特点。宁畅采用成熟的CDSPD产品开发模型,从接到客户需求开始,到架构设计、迭代开发测试,再到后期的维护与服务阶段,凭借公司的三大技术组、四大技术平台、五级质量标准,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实现快速定制。
在“快”的同时,还要保证“稳”。为保障定制服务器产品的稳定性,宁畅产品还需经过抗振动测试、抗干扰测试、碰撞测试、温湿度测试、耐腐蚀等近百项稳定性测试与优化。
而“省”则是宁畅定制化服务的首要目标。宁畅四维一体客户服务体系,包含专职服务器产品、开发、项目与服务经理团队,以及最新技术开放、联合实验室Pass卡等专属服务资源。这些资源将帮助客户降低网络建设成本20%,提高运维效率30%以上,并降低服务器的总体拥有成本10%以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