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存储性能委员会(Storage Performance Council,简称SPC)公布了最新的SPC-1基准评测报告,浪潮存储AS5500G5以3300292IOPS(每秒读写操作的次数)、0.387ms时延的评测值,创造了8控存储产品性能的全球最高成绩。这是继16控存储性能领跑之后,浪潮存储在8控领域再次突破,成为唯一一家在两大存储主流市场夺冠的厂商。
存储性能委员会公布最新的SPC-1基准评测数据
存储性能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是存储业界最知名的专业评测机构。旗下的SPC-1基准评测是业内最活跃的性能评测,旨在评估存储系统处理复杂请求和大规模数据的能力,对IO吞吐量、读写响应时间敏感度、工作负载动态变化、存储容量利用率、用户多样化、数据持久性等多种数据特征进行严苛考量。正因为SPC-1测试公正、客观,其评测结果成为企业存储选型的风向标,每次数据刷新都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成为存储界的“奥斯卡”。截止目前,SPC-1测试吸引了Dell、Fujitsu、HPE、HDS、IBM、NetApp、Oracle、浪潮等全球数十家存储厂商积极参与。
本次SPC-1评测中,浪潮、Fujitsu、TTA等5家全球主流存储厂商的10款产品入选TOP10榜单。浪潮存储共有两款产品入选,其中浪潮AS5600G2以超752万IOPS排名总榜第二、16控存储第一,浪潮AS5500G5以超330万IOPS位居总榜第八、8控领域第一。至此,浪潮成为唯一一家在两大存储细分领域性能夺冠的厂商,相当于捧得2座“小金人”。
“8控和16控存储是业界的主流产品,主要覆盖15K–100K美元的市场,占整体存储市场份额的60%左右。浪潮存储在这两大领域的性能优势,将提升浪潮存储在主流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表示。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从数据中快速挖掘出商业价值成为企业的核心诉求,高性能成为企业对存储系统的核心需求。数据显示,在高性能计算、数据分析、在线交易、虚拟桌面、服务器虚拟化五大IO密集型场景中,性能成为企业用户存储选型的首要考量因素,权重占比最高可达44%。
浪潮存储在8控存储赛道上具有性能和性价比双重领先优势,在同等控制器配置、同等IT建设成本下,能够支撑更多的数据并发访问,带来业务体验的升级。SPC-1评测显示,8控存储性能前三名的评测值分别为330万、270万和160万IOPS,浪潮8控存储性能比第二名、第三名分别高出约22%和106%。同时,存储性价比($/KIOPS)也一直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浪潮8控存储每KIOPS价格为5.73,第二和第三名价格分别为1.08、5, 浪潮8控存储价格比第二名、第三名低63%和50%。
在看得见的测评成绩背后,是看不见的技术创新。本次评测中,浪潮AS5500G5相比曾问鼎“中端存储性能第一”的上一代浪潮AS5500G2,在软硬件技术上大幅升级,带来SPC-1性能翻番、延迟减半,实现8控性能全球夺冠。其中在硬件层面,AS5500G5采用全新一代硬件平台,对CPU、芯片、规格和扩展性进行全面升级,此次评测,AS5500G5前端配置4个双控节点,每控搭载英特尔新一代至强CPU、128GB缓存,后端采用全闪配置,部署1.92TB TLC SSD;在软件层面,浪潮AS5500G5基于iTurbo智能引擎技术和全闪I/O栈优化,让存储系统可根据前端应用自动匹配不同数据处理策略,进行智能的IO感知、路径选择、组织和调度,让百万级IO指令和数据块在存储系统内高速传输和流动。
随着2020年新基建政策出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变迁呈现出加速的态势。其中,云计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开始推动数据价值的释放,5G、IoT正在重塑业界对数据速度的“期望值”。
面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变迁,高性能存储阵列的大规模应用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外部存储销售额约285亿美元,高性能的闪存存储占据全球约80%的市场份额。浪潮存储提出“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的理念,以一年近10亿研发投入和上千人研发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在性能赛道上持续引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索非亚大学INSAIT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学定理证明中普遍存在的"迎合性"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BrokenMath基准测试集,包含504道精心设计的错误数学命题,用于评估主流AI模型能否识别并纠正错误陈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隐私保护AI文本生成方法,通过"控制代码"系统指导AI生成虚假敏感信息来替代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藏身于众"策略,在医疗法律等敏感领域测试中实现了接近零的隐私泄露率,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文本生成效果,为高风险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实用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