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优刻得,股票代码:688158。
优刻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季昕华在上市致辞中表示:优刻得用自己不断的自主创新证明,在中国做底层基础研发是有发展机会的;在中国互联网有巨头的情况下,创业公司也有机会成长起来。
季昕华表示,优刻得将始终坚持“客户为先”,聚焦通过创新技术开发和规模产品应用,来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用云计算帮助更多梦想者推动社会进步。
云计算是国家战略重点行业。2018年8月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 (2018-2020 年)》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智能+” ,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都需要有海量的技术能力和大量的数据作为训练支撑,都需要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之上。
优刻得UCloud自2012年成立以来,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自主研发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提供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依托全球各地部署的32大高效节能绿色数据中心,公司已为上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全球的业务提供云服务支持,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人。在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中,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优刻得UCloud、光环新网、金山云处于第二集团。在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中,优刻得UCloud是唯一一家独立上市、没有巨头背景的中立云计算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优刻得UCloud还是中国公有云第一股。2012年,国内的公有云处于爆发前夜,阿里云还在摸索前行、腾讯云也是起步不久。优刻得UCloud战略选择公有云,从一个技术、资金、人才、运营壁垒都很高的领域创业,一方面“啃技术硬骨头”,在虚拟化、计算、存储、网络等云平台基础技术方面展开研发攻关,逐步掌握了大规模集群管理、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负载均衡等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投入资金扩充服务器集群和数据中心,从伴随一代移动互联网企业成长,到逐渐扩容为传统行业赋能。目前,公有云已成为云计算行业未来主流发展趋势,可对海量的平台用户进行技术赋能,具有更高的发展潜力。
选择“Hard”创业模式的优刻得UCloud成功上市,将极大激励中国云计算行业、企业服务行业的创业者,坚持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
优刻得UCloud是中国A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开创了境内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先河。
根据优刻得UCloud招股书显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包括本次公开发行对象)所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的5倍。公司本次发行5850万股,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在本次发行完成后将合计持有公司23.12%的股份及60.06%的表决权。
“同股不同权”是科创板针对科技公司发展特点的制度创新,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多方共赢。科创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多轮股权融资容易使创始团队股份被稀释,甚至丧失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而同股不同权制度能便利科创企业融资,使管理团队更好的把握公司长期发展方向;同时使投资者能够分享本土科创企业成长的红利,实现资本市场投资者红利和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这对资本市场实现为本土企业融资、定价和风险分散的核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过去由于A股市场要求上市公司“同股同权”,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小米、携程、美团点评等在内的新经济企业不得不远走他乡,境外上市,中国股民对其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红利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优刻得UCloud作为科创板“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对于其他申报科创板的企业来说,具有典型的创新示范意义,将使更多优质的科技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注入蓬勃力。
长期来看,云计算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云计算在国内的渗透率还较低,根据IDC报告,2018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则达到71.85亿美元,预计2018年至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9.91%,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5.31亿美元。云计算本身技术的先进性、下游不断衍生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都将助力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上限较高。UCloud优刻得UCloud招股说明书披露,将通过以下方式拓展新的下游行业和客户:
发力互联网腰部客户,腰部客户对优质、贴身的云服务有强需求,公司可以凭借优质的服务、灵活的产品能力和敏捷的开发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错位竞争。深耕传统企业细分领域,选取转型速度快、云化需求大,市场空间较广、格局分散,中立定位、全内资属性能发挥较大优势的行业重点突破。拓展海外云计算业务,公司继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节点部署,提升单节点业务容量,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功能和技术能力,并与合作伙伴开拓海外市场当地客户。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基于与中国移动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公有云、国际业务、私有云/混合云等多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增强政企客户的开发,利用安全屋产品解决政企数据流通需求,带动云计算产品销售,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扩大公司知名度,推进政企客户的收入贡献。
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以资本投入形成先发优势;以规模效应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具有性价比、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打开获客渠道;新客户不断留存成为老客户,为老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新老客户不断累积,吸引生态合作伙伴,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随着UCloud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生态逐渐丰富、规模效应更加明显,将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增长能力不断提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