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计算频道 11月28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近日,由OpenStack基金会(OSF)主办的开源基础设施峰会(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在上海举行。由于本届开源基础设施峰会是在中国举行,中国元素在本次大会上随处可见。除了这些,笔者也从本次大会上看到了OpenStack基金会对于开源以及未来OpenStack及其旗下众多开源项目的新思考。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表示,这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峰会,2013年曾在香港举办过。当时基金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社区规模很小,并且早期主要以科技行业的应用为主。“随着基金会及社区逐渐趋于成熟,社区规模及市场不断壮大,并且相关的技术逐渐普及到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开始拥抱开源、应用开源技术,并积极参与开源社区的贡献,包括众多中国企业都在采用开源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
“OpenStack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开源基础设施峰会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这对社区很重要,这意味者社区成员不仅可以进行全球性的协作,创造更多的价值,还可以认识很多新的人新的组织,找到全球志同道合的朋友,寻求不同的伙伴,基金会也在不断吸纳新的成员。OpenStack基金会通过托管开源项目和社区实践(包括数据中心云、边缘计算、NFV、CI/CD和容器基础设施等),支持全球187个国家100000余名社区成员参与开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应用。”Jonathan说,“OpenStack基金会(OSF)推动的开源基础设施峰会能够帮助我们和大家建立联系,努力将开源活动推广到全球。如果说能够抓住手中的优势,一定能在社区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开源正成为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是科技公司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开源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逐渐成为主流。开源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信息系统推动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开源的基础架构是通过开源来提供软件,更好地管理供应商,而不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如果我们通过开放的基础架构的话,可以拥有自己的云,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更换自己的供应商,或者寻找多个硬件的供应商。”红帽Openstack产品管理资深经理Sean Cohen说。
Jonathan也表示,开源推动创新,开源能够把创新散布到每个希望创新的过程中,开源和创新属于每一个人。开源加速技术获取,技术是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比开源社区更新还要快。社区是开源的土壤,这是开放社区的宗旨。“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手中的优势,一定能在社区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现在OpenStack已经成为云计算标准,现在有上千万个计算核心都在OpenStack云上进行运行。451研究机构今年9月发布的市场监测报告表明: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采用OpenStack软件的市场,且在OpenStack最新版Train的代码贡献中名列第二。预计未来四年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增长36%,在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77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约占三分之一。
“OpenStack一路走来,成长非常迅速,我们一直致力于将那些关键的科技进展融入到我们的平台上。比如AI、容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所以,对基金会来说,开发软件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并不是我们的注重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最佳实践、最佳科技结合到平台上来,进一步推动开源社区的发展。”Jonathan说。
九州云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李开告诉记者,开源基础架构的需求是长久的,现在OpenStack范围更大了,原来叫OpenStack,现在是开源基础设施,更多是开放的基础架构技术。“我们看到关于OpenStack的声音在变小,其实代表了OpenStack平台的日渐成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李开看来,一项开源技术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市场声音大小,而是是否有足够多的人在使用。市场泡沫总是存在的,但是把这些泡沫都挤掉之后,这项技术还一直存在,这个是它的价值。“市场需求是开源发展的最核心土壤。”
浪潮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部副总经理刘晓欣也表示,OpenStack在国内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观的。国外公有云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回到国内,由于政策、合规等因素影响,私有云的发展要更快些,而OpenStack已经成了中国私有云的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在中国排名前五的私有云服务商中,有四家是基于OpenStack的解决方案,前20的私有云供应商中,有13家是基于OpenStack的。“在大的行业比如通信、金融等倾向于开放的技术路线,实现可控。他们规划了长期的可迭代的云战略,实现大规模云平台建设以承载业务,并可以把新技术纳入进来。在这样的背景下,OpenStack很好地契合了这方面的需求。”
OpenStack的发展与中国用户和贡献者是分不开的。中国的个体贡献者在OpenStack基金会全球社区成员中位列第三,其中包括基金会托管和试运行的开源基础设施项目(Airship、Kata Containers、OpenStack、StarlingX和Zuul)的用户和贡献者。此次峰会受到了OpenStack基金会(OSF)14家黄金及白金级中国赞助商的热烈欢迎,OpenStack基金会在大中华区的白金成员包括:华为和腾讯;黄金成员包括:九州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易捷行云、烽火通信、新华三、浪潮、同方有云、中兴、卓朗科技和迎栈科技。
在最新版本OpenStack Train的近3000次代码更改来自中国上游贡献者,在165个国家的贡献度中位列第二,来自中国的个体贡献者共有150多名,人数也位列第二。中国市场积极拥抱开源基础设施,并以其他地区少见的部署规模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用户正将OpenStack与Kubernetes结合来解决在开源基础设施的应用中所遇到的大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集成Airship和StarlingX等项目,在中国市场内采用开放的可组合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其应用程序的运维需求。
三大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围绕OpenStack作为5G及边缘计算的基础等进行积极实践。为了实现自主可控、云网一体、专享定制、降本增效,中国移动“三朵云”——移动云、IT云、网络云都选择了OpenStack。中国电信私有云基于OpenStack,还在MEC中基于OpenStack及StarlingX进行了优化和增强。中国电信之所以使用OpenStack,是因为其开放的架构和强大的社区支持可以满足IT、CT和MEC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中国联通基于OpenStack Rocky的沃云平台,可在单一集群中扩展1000+节点容量,500000个并发租户,EB+存储,以支持其计算加速设备,包括GPU、FPGA和NIC直通功能,从而提高虚拟机网络的访问速度。计算边缘化(超低延迟),应用程序本地化(低成本,低传输),内容分发(高带宽)。StarlingX支持云原生平台架构,提高了基础云平台的管理效率(初始化部署、打补丁、节点配置管理),并提高了基础云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重新配置成熟的技术,具有高可用性的服务组件,平台故障管理等)。
除此以外,以浪潮为代表的厂商也在加速OpenStack在行业中的落地。比如英特尔与浪潮发布了《基于500节点大规模单一集群行业云部署和性能优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为社区成员与用户构建规模更加庞大的OpenStack单一集群,提供了详细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指导规范。《白皮书》指出,单一集群规模提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其能够实现更高、更灵活的工作负载,提升云平台的伸缩性并显著降低管理复杂度。
目前,基于开源OpenStack的云平台所采用的集群规模普遍较小,500个节点的规模已经超出了OpenStack社区版本负载的峰值,尝试在500个节点上成功部署OpenStack必须进行大量复杂的测试和优化。今年9月,浪潮云海InCloud OpenStack 5.6(ICOS 5.6)成功完成单一集群规模达500节点的测试,这是目前基于OpenStack Rocky版本进行的单一集群全球最大规模实践。
每次开源基础设施峰会的主题演讲都以超级用户大奖作为压轴,该奖项由OpenStack基金会的社区成员选举产生,赢得超级用户大奖的团队因其用例的独特属性及其对开源基础设施的集成和应用而备受赞誉。结果是百度智能云团队成为本届开源基础设施峰会的SuperUser。他们将Kata Containers整体集成到百度内部和外部云服务的基础平台中,并借助Kata Containers为边缘云场景构建了安全的环境。其云产品(包括虚拟机和裸机服务器)覆盖中国华北和华南的11个地区,包括18个区域和15个集群(每个集群的物理机达到5000台以上)。
OpenStack或者开源技术之所以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政策推动的整个市场。另外,新兴的各种新技术比如AI、5G等也推动了开源市场的迅猛增长。在Jonathan看来,由于OpenStack技术平台非常成熟,中国贡献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化生产环境应用用例非常多。“五年前当OpenStack还在发展阶段的时候,美国很多应用都是集中在开发方面,而非生产方面。但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应用都用在大规模生产上,我相信这对未来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用例会有很大的扩充。”
应该说,中国用户场景非常多元化、丰富。基于多元需求以及互联网行业上云需求不断涌现,整个ICT行业对于新开源技术拥抱程度非常快速以及开放,中国上云公司和技术人员会很乐意学习和参与到新技术的试用、采用、实验,新应用场景和新技术会先涌现出来,这是目前在中国市场和社区里比较独特的情况。
Jonathan表示,OpenStack最新场景下的应用,包括OpenStack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GPU加速器、5G、银联使用案例和金融行业的整合等不断涌现。OpenStack在未来发展过程中5G和人工智能肯定会是未来发展非常重点关注的领域。不过,任何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打造。OpenStack未来除了关注最新技术之外,还希望能够更好地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为未来大规模新技术应用做好准备,比如算力支持。
今年是中国的5G元年,逐渐成熟强大的OpenStack开始从云计算延伸到了边缘计算领域,奠定了边缘计算的架构和基础。5G云化的基础架构就是OpenStack,电信行业的云刚刚开始。AT&T、Verizon等全球5G先行运营商,也都沿着以OpenStack为基础的边缘计算技术路径来规划5G发展,它们对5G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现在很多新技术不断出现,比如对电信而言, 5G技术的推出,提供服务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总体拥有成本(TCO),如果一方面在应用上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供应商上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还可以进行创新,这才能够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开源技术,如果企业不能尽早地投资,长期来说可能就会输掉竞争。
OpenStack在电信运营商中的上佳表现为其打开了全新的发展通道。现在IT基础设施呈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软件定义、开源开放。现在基础设施采用了非常多的开放技术,不管是运营商还是企业客户都在借助开源的力量来达到转型。现在OpenStack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除了电信市场,实际,OpenStack的采用是非常广泛的,包括零售业、物流、能源、政企等。
新的应用场景的突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OpenStack基金会在生态合作方面也是捷报频传。比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主席奚国华也出席了2019开源基础设施上海峰会,他表示,开源除了探讨技术,更需要关注生态,并保持开放精神,技术与生态并重共建共享共治中国产业界要积极拥抱开源生态,通过持续创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愿意与OpenStack基金会(OSF)展开合作,加强交流与共建,与OSF共同在中国推动完善OpenStack开源应用生态,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同时,在开源基础设施上海峰会上,OpenStack基金会(OSF)和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ESI)的代表共同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以完善OpenStack软件在中国市场的新兴技术、评估和认证。此次合作既是对OpenStack作为中国开源基础设施云标准的验证,也彰显了OSF对OpenStack社区在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的承诺。
基于此合作关系,OSF和CESI将共同制定OpenStack生产案例的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制定测试计划和案例,进行互操作性评估和认证,进而促进开源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CESI将开发和维护互操作性评估工具,并聚焦共同的研究成果(例如标准化),将社区的互操作性工具与中国的OpenStack生产环境相结合,参与OSF社区贡献。
双方机构将根据中国地区的市场推广和行业发展需求,合作开发两种类型的联合认证:A型认证适用于开发阶段,主要针对合规性功能(例如OpenStack云产品和服务的接口)进行认证;B型认证适用于交付阶段,主要是在用户环境下就OpenStack云产品和服务的接口一致性进行认证。
Jonathan表示,OpenStack是中国开源云的事实标准,与标准制定机构CESI的合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这项合作将推动OpenStack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应用,帮助发掘OpenStack在整个大中华地区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中新的应用前景。
我们看到OpenStack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其核心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技术迭代非常快,比如像容器。所以OpenStack基金会也开始向多领域延展,这样OpenStack接下来会进入到一个稳定的发展状态,然后与其他新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OpenStack基金会也引入了Airship、Kata Containers、StarlingX和Zuul等项目。
在这些新的项目中,中国公司在上游贡献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用户也普遍应用这些开源驱动自身的业务创新。比如。中国汽车公司吉利旗下的子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是Zuul的主要用户,采用Zuul来驱动其持续集成(CI)系统。
百度,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企业之一,是Kata Containers的早期采用者。在2017年Kata Containers正式发布后,百度开始将Kata Containers集成到百度云的基础云平台中。2019年之后,这项工作逐渐开始加速。到目前为止,在百度的容器产品中,总共有17个重要的在线业务迁移到Kata平台,其中在云服务上运行Kata环境的CPU内核数量达到31000,而百度内部有12000个CPU内核。
Jonathan表示,不是说所有项目找到基金会,基金会就会托管或无限量地增加托管项目。“筛选项目过程我们是非常认真的。首先,要看这些项目是不是能解决一些云计算领域的特定问题,还要看这些项目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好的社区建设、更广泛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成熟化,还有更广泛的社区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筛选项目的一些考量。从基金会的想法来说,我们希望做的每个托管项目或我们发布的项目,一定都是经过考量的。”
以上就是笔者全程参加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的感受,云计算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而OpenStack以及背后的基金会也在积极求变,在顺应技术变化和客户需求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展望下一个十年,OpenStack的发展值得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