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国——9月21日,由紫光展锐支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在古都西安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80余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5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创新前沿的企业代表参加了这场为期两天的会议。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致欢迎辞,大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大会主席、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长陈霖院士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中国科学院陈霖院士、张旭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Colin Blakemore教授,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等领导嘉宾出席本届大会开幕式。
本届大会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其目的就是研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和科技公司的28名知名学者和专家(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美国工程院院士1名)分别做8个大会报告和20个论坛报告,展示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认知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及实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大会共收到国内外178篇论文投稿,经严格评审,最终录用66篇,以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
紫光展锐AI实验室副主任张海涛在会议论坛上做了人工智能在5G技术中应用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未来在5G技术的大环境下AI技术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5G的增强移动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以及海量连接等特性,将使AI在手机终端、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以及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紫光展锐5G和AI的组合将推动未来的产业升级。
在5G领域, 紫光展锐深耕多年。2014年12月,当4G智能手机还大行其道的时候,紫光展锐就启动了5G研发并组建了5G团队;今年2月,紫光展锐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4月,紫光展锐完成了符合3GPP R15新空口标准的5G NSA及SA通话测试;目前,紫光展锐已完成围绕由频段(2.6G/3.5G)、模式(NSA/SA)、场景(室内/外场)多个维度组合67%的NSA用例及42%的SA用例测试。
紫光展锐的AI技术也走在行业前沿,8月推出了业界领先的高性能AI边缘计算平台虎贲T710。虎贲T710率先采用极具创新的异构双核架构NPU,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和越来越多的算力需求。除了架构和算力,虎贲T710在能效和商用成熟度上也领先业界,其中:能效大于等于2.5TOPS/W,超过业界平均水平30%。同时支持多种AI训练框架以及多种AI模型量化方式,并且提供紫光展锐自研SDK,可使第三方应用程序更高效部署AI功能。
紫光展锐将在AI领域持续创新,满足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和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推动AIoT普及, 加速数字化经济社会的进程。紫光展锐CEO楚庆曾指出,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5G和AI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关键。“没有AI的5G是一条空船,没有5G的AI是一条搁浅的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Coursera在2025年连接大会上宣布多项AI功能更新。10月将推出角色扮演功能,通过AI人物帮助学生练习面试技巧并获得实时反馈。新增AI评分系统可即时批改代码、论文和视频作业。同时引入完整性检查和监考系统,通过锁定浏览器和真实性验证打击作弊行为,据称可减少95%的不当行为。此外,AI课程构建器将扩展至所有合作伙伴,帮助教育者快速设计课程。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