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青云QingCloud主办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9云计算峰会在北京召开。青云QingCloud正式发布超级混合云解决方案及白皮书,混合云战略全面升级。青云QingCloud超级混合云解决方案依托QingCloud全维云平台,将混合云架构从狭义拓展至广域,实现灵活多样的交付形态,提供敏捷高效的业务支撑能力,帮助用户在云化转型的各阶段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加速数字世界全面落地。
Cloud Insight Conference(CIC)是一场汇聚最佳科技与商业洞见的云计算行业大会,致力于探讨科技与商业发展趋势,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分享行业领袖、专家智囊的实战经验与思想碰撞,构建多元的生态合作与解决方案。此次峰会,国控生物、贵州智慧水利、天财商龙、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罗克佳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米域、英特尔、浪潮、紫光得瑞、戴尔科技、Memblaze、盛科网络等多家青云QingCloud重量级客户及合作伙伴出席,同现场超过2500名行业专家、CIO/CTO、生态合作伙伴、架构师、开发者、技术爱好者、媒体及分析师分享了构建数字世界的实践经验。
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企业对混合云的诉求主要来自业务压力和财务驱动,即用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完成业务支撑和运行要求。时至今日,混合云已经成为了云计算发展的一大趋势。
作为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探索混合云解决方案,得益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一致的底层架构优势,青云QingCloud混合云解决方案可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完全一致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将公有云的便捷性、经济性与私有云的安全性集于一身。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企业用户对于上云的理解和诉求变得更加清晰、深入。青云QingCloud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需求洞察制定了更加匹配用户业务发展路径的混合云策略,以完备的全栈产品技术体系支撑企业各类业务需求。同时,也通过统一的架构贯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行业云等多种云模式,提供具备一致使用体验并可统一运维管理的一体化混合云架构。随着数字化转型向产业全面纵深,青云QingCloud的混合云能力也拓展至云、边、端全域场景,并通过KubeSphere容器平台屏蔽多云异构环境的差异,同时依托解耦自云平台的众多标准化ICT产品匹配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路径的企业快速实现IT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统一管理与数据集中下的全局智能。
青云QingCloud提出的超级混合云能力主要体现在:
青云QingCloud解决方案与架构副总裁沈鸥表示:“青云QingCloud超级混合云基于安全可靠、性能优异、拥有广义云计算特性的QingCloud全维云平台和各项解耦自云平台的标准化产品,为企业提供真正的混合云能力,不仅贴近当下企业对混合云的强烈需求,更具前瞻性地引领着混合云发展趋势,提出面向应用、延伸至广域场景、灵活适配企业数字化转型混合路径等理念。未来,青云QingCloud将持续完善混合云能力,以覆盖全域的混合云架构推进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落地,最终实现全面数字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CORA是微软研究院与谷歌研究团队联合开发的突破性AI视觉模型,发表于2023年CVPR会议。它通过创新的"区域提示"和"锚点预匹配"技术,成功解决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挑战——开放词汇目标检测。CORA能够识别训练数据中从未出现过的物体类别,就像人类能够举一反三一样。在LVIS数据集测试中,CORA的性能比现有最佳方法提高了4.6个百分点,尤其在稀有类别识别上表现突出。这一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零售、安防和辅助技术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重庆大学、北航发布T2R-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从工业表格生成专业报告的能力。研究涵盖457个真实工业表格,测试25个主流AI模型,发现最强模型得分仅62.71%,远低于人类专家96.52%。揭示AI在处理复杂结构表格、超大规模数据时存在数字计算错误、信息遗漏等关键缺陷,为AI数据分析技术改进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