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第四范式先荐举办“人工智能+新内容”论坛,并在论坛上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行业的应用》调研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部内容平台的应用现状、具体应用案例以及人工智能在中长尾内容平台的应用情况。
报告发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头部内容平台核心的中台力量,对于中长尾内容平台来说,人工智能还是奢侈品。
内容产业置身于大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变革,众多头部内容平台凭借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多用户青睐,取得更大商业效益。以短视频巨头快手为例,其凭借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能力,通过人、内容及二者互动数据的理解,形成众多优质模型;通过算法匹配,推荐给用户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人与内容、人与人的精准连接。截至2019年5月,快手DAU超过2亿。每日上传短视频超过1500万条,库存短视频数量超过100亿条。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部内容平台有了较全面的覆盖,为整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潜力。
该报告以生产或聚合内容的头部中部机构、平台为调研对象,包括资讯、视频、音频、数字阅读四类,采用样本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资料整理等方法,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头中部平台的应用场景、技术投入、价值收益等。
截至2019年3月,资讯、视频、音频、数字阅读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202.7分钟,而中国网民人均单日上网时长为210分钟,网民将大量时间用于内容消费。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内容行业的中台力量,AI已经渗透到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用户互动、商业化变现等各个环节。其中,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是在内容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三项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行业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的效率,有效助力了内容行业的长期发展。一些案例比如3秒可以生成一篇快讯、1秒可以审核100篇稿件、用智能分发之前平台每天曝光内容5000条,用AI之后曝光内容超过120万条的对比、使用智能推荐后人均时长提升45%、点击率提升19倍,这些都是AI赋能内容带来的具体的价值和收益。

虽然人工智能已是头部内容平台的竞争利器,但在中长尾(MAU在100万-1000万之间)内容平台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 技术人才匮乏是影响这些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因素,团队中AI技术人员不足10人占到所有问卷调研对象的85.5%,鉴于此,78.5%的调研对象选择与第三方合作。
在中长尾内容平台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是智能推荐,占比51.10%,其次为图像处理,占比25.9%。
对于中长尾内容平台来说,早日实现人工智能在商业化变现场景中的落地最为期待,占比66.10%,其次为内容审核,占比62.90%。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内容行业商业化变现的重要途径,广告仍是变现的主要方式。
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关注先荐微信公众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