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6月29日,2019年(第六届)世界智能计算机大会(BenchCouncil 2019)在深圳召开,会议聚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军等在内的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计算机产业相关的前沿技术。会上,中科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大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怀明博士应邀在主论坛上发表题为“智能计算驱动产业升级”的主题演讲。
互联网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机物互联交互的发展,共同催生先进计算技术发展和迭代。而智能计算作为先进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会为传统计算带来新机遇,也会与传统计算融合共同发展。
智能计算是以智能驱动的计算,它与传统计算不仅是IT基础架构的不同,而是以实现智能化应用为目标,以智能计算机为基础,通过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互融合支撑的一种计算方式。智能计算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政府、企业的智慧化转型,推动产业和社会变革创新。
宋怀明在会上介绍了曙光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布局:在传统计算向智能计算的转变中,以“强劲的计算力、计算普惠化和全栈智能计算场景”为三大引擎发展智能计算,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全面”的智能计算资源。
其中,“强劲的计算力”是指曙光打造完整的智能计算产品线,支持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种芯片,同时提供智能超算、深度学习服务器、按需分配的存储、超融合一体机等全线产品为用户提供强劲的计算能力。“计算普惠化”指的是以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先进计算服务平台以及遍布全国的云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等载体,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通用计算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垂手可得、便捷部署、经济节能的智能计算服务。而“全栈智能计算场景”则是指中科曙光携手各行业的合作伙伴,以智能计算为抓手,共同构筑AI生态,构建安防、医疗、科研、互联网、金融、环境、农业、制造等多领域全栈全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智能化转型。
随着智能化产业蓬勃发展,“行业+智能”正在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体现。智能计算与产业应用的多元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能够让各种智慧应用的落地成为可能。例如,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计算场景之中,而由中科曙光推出的“曙光慧眼智能视频人脸识别一体机”就是典型的应用范例,它拥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高效率、高准确率的检测和识别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会场、车站、机场、学校、地铁、小区、超市、宾馆、企业前台等复杂场景。
“为应对万物互联时代持续计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曙光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先进计算产品线并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宋怀明介绍,中科曙光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研发和服务部署,促进各领域深入应用,完善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创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在“世界智能计算机大会颁奖典礼”上,中科曙光凭借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摘得“智能计算领军企业”大奖。
“国际人工智能系统大赛”宣讲在大会期间同步举行,国际测试委员会(BenchCouncil)执行委员会主席詹剑峰宣布大赛正式启动,中科曙光赞助了其中一个赛道,以此来支持智能计算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生态建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帕洛阿尔托创业公司Catio在VentureBeat Transform 2025大会上获得"最酷技术"奖。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已筹集700万美元资金。Catio推出的AI技术架构副驾驶将架构重新定义为可编码、可内省和智能演进的活体系统。通过结合实时架构地图和多智能体AI组织,帮助工程团队从被动决策转向持续主动的架构优化,为CTO和架构师提供数据驱动的架构决策支持。
国立台湾大学等机构开发的MuseControlLite技术实现了音乐AI的重大突破。该系统仅用8500万参数就达到61.1%的旋律控制精度,比现有方法减少6.75倍参数量却性能更优。通过创新的位置编码和解耦交叉注意力机制,系统能同时处理文字、音乐属性和音频信号的多重控制,支持音乐生成、修复和风格迁移等功能,为音乐创作民主化开辟新道路。
谷歌在ISTE教育技术大会上发布超过30款AI教育工具,包括专为教育打造的Gemini应用、协作视频制作工具Google Vids扩展访问权限等。教师可利用AI技术进行头脑风暴、生成教案、个性化学习内容,还能创建定制版Gemini"助手"为学生提供额外支持。新工具还包括AI阅读伙伴、学习进度追踪、Chrome设备管理等功能,旨在通过"负责任的AI"推动个性化学习体验。
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在70亿参数的OLMoE模型中首次发现了真实大型语言模型的"Grokking"现象,即AI在训练误差稳定后仍能实现智能突破。他们开发了基于混合专家模型思维路径分析的新方法,能够在无需外部测试的情况下准确预测AI的泛化能力,为AI开发和评估提供了革命性的实时监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