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制造业企业多云应用预计将翻倍
2019年6月17日,北京——企业云计算领导者Nutanix近日公布了其企业云指数报告中对制造业的调研结果,旨在评估制造业企业对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计划。报告显示制造业在混合云使用和部署计划方面已经领先全球各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生产制造类企业混合云部署渗透率已达19%,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制造商还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混合云部署的渗透率提高一多倍至4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4%。
咨询机构IDC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创新困境” :尽管制造商本身渴望推动创新和变革,但其现有的IT系统可能束缚了其创新和变革的步伐。“工业4.0”等数字化变革为制造商创造了打破创新困境的新机遇。 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新机遇以创造价值,而不能止步于优先关注传统业务的运营。制造商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艰难的取舍,一方面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他们为了实现生产效率和运营目标必须承受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必须为未来增长不断投入。
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引入新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制造商的IT负责人必须放弃依靠短期调整推动营收增长的传统路径,而应该考虑采用能加强自动化、改善数据利用、完善客户体验的长远解决方案。企业云指数报告显示,制造业的领先企业不但没有受到陈旧IT系统掣肘,反而在应用新技术推进现代化方面一马当先。分布式云模式提供了一套兼顾速度、灵活性和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制造商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改善效率。
虽然本次调查中有91% 的受访者认为混合云是理想的IT模式,但目前混合云全球平均渗透率仅为18.5% ,存在落差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转型混合云模式仍存在不少挑战。报告显示,在部署混合云方面,制造业与全球其它行业面临着相似的障碍,比如应用移动性的欠缺、数据安全/合规、性能、管理以及IT人才匮乏等等。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混合云、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大。
报告的其他主要发现如下:
Nutanix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莉表示:“这份报告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传统的IT架构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中国正期望制造业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以此驱动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随着制造业向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转型,制造商正在放弃传统IT基础架构,积极引入超融合基础架构和混合云,紧跟数字时代的潮流,保持企业竞争力。”
Nutanix委托Vanson Bourne对全球2300多名各行业的IT决策人士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337家制造和生产类企业。调查问题涉及目前他们在什么环境下运行其业务应用,未来计划采用的部署环境,正在面临的云挑战,以及他们所在机构的云部署方案与其他IT项目在优先级上的顺序。调查对象来自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亚太和日本地区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宠物慈善机构PDSA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宠物主担心无法承担兽医费用。科技公司正通过AI和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一市场需求。在伦敦兽医展上,多家初创公司展示了创新技术:AI for Pet利用视觉AI分析宠物眼部、皮肤等图像提供健康洞察;Sylvester.ai开发AI模型识别猫咪疼痛表情;VEA整合患者数据自动化诊断。此外,智能项圈等物联网设备可追踪宠物健康症状。这些技术有助于宠物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兽医费用。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北欧国家启动统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旨在通过合作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获得微软和谷歌支持。10月成立的新北欧AI中心获得350万英镑初始预算,但谷歌和微软是唯一提供资金支持的科技公司,具体金额保密。该中心将开发生成式AI系统并建设应用AI服务的系统。北欧教育部长承诺追加资金开发大型北欧语言生成AI模型。尽管资金有限,但北欧国家希望通过联合力量在AI竞赛中提升地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