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制造业企业多云应用预计将翻倍
2019年6月17日,北京——企业云计算领导者Nutanix近日公布了其企业云指数报告中对制造业的调研结果,旨在评估制造业企业对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计划。报告显示制造业在混合云使用和部署计划方面已经领先全球各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生产制造类企业混合云部署渗透率已达19%,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制造商还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混合云部署的渗透率提高一多倍至4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4%。
咨询机构IDC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创新困境” :尽管制造商本身渴望推动创新和变革,但其现有的IT系统可能束缚了其创新和变革的步伐。“工业4.0”等数字化变革为制造商创造了打破创新困境的新机遇。 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新机遇以创造价值,而不能止步于优先关注传统业务的运营。制造商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艰难的取舍,一方面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他们为了实现生产效率和运营目标必须承受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必须为未来增长不断投入。
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引入新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制造商的IT负责人必须放弃依靠短期调整推动营收增长的传统路径,而应该考虑采用能加强自动化、改善数据利用、完善客户体验的长远解决方案。企业云指数报告显示,制造业的领先企业不但没有受到陈旧IT系统掣肘,反而在应用新技术推进现代化方面一马当先。分布式云模式提供了一套兼顾速度、灵活性和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制造商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改善效率。
虽然本次调查中有91% 的受访者认为混合云是理想的IT模式,但目前混合云全球平均渗透率仅为18.5% ,存在落差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转型混合云模式仍存在不少挑战。报告显示,在部署混合云方面,制造业与全球其它行业面临着相似的障碍,比如应用移动性的欠缺、数据安全/合规、性能、管理以及IT人才匮乏等等。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混合云、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大。
报告的其他主要发现如下:
Nutanix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莉表示:“这份报告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传统的IT架构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中国正期望制造业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以此驱动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随着制造业向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转型,制造商正在放弃传统IT基础架构,积极引入超融合基础架构和混合云,紧跟数字时代的潮流,保持企业竞争力。”
Nutanix委托Vanson Bourne对全球2300多名各行业的IT决策人士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337家制造和生产类企业。调查问题涉及目前他们在什么环境下运行其业务应用,未来计划采用的部署环境,正在面临的云挑战,以及他们所在机构的云部署方案与其他IT项目在优先级上的顺序。调查对象来自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亚太和日本地区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ecurityPal成立于2020年,专门处理企业间技术采购中的安全合规问卷。该公司结合AI引擎与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240人分析师团队,帮助供应商和买方快速完成安全评估。平台维护着250万个安全问题的专有语料库,采用"人机协作"模式确保准确性。客户包括OpenAI、Figma等知名企业,服务承诺24小时内完成问卷处理,相比传统手动流程速度提升高达87倍。
T-Tech公司研究团队开发了SAE Boost助推器系统,通过训练专门的"错误补偿器"来增强AI理解工具对专业领域的理解能力。该系统在化学、俄语和外交等领域测试中显示出显著改进效果,同时完全保持原有通用能力。这种模块化设计为AI系统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路径,对AI可解释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与OpenAI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感到"非常兴奋"。尽管OpenAI是谷歌在AI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但这一合作为谷歌云带来了重要客户。谷歌云第二季度收入增长至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该合作关系颇为微妙,OpenAI可能会利用谷歌的云基础设施来挑战谷歌的核心搜索业务。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AI系统,能够像生物学家一样"看懂"蛋白质三维结构并预测功能。该系统通过多层次分析方法,在蛋白质功能预测方面达到90%以上准确率,为新药开发和精准医疗开辟新道路。这项技术不仅加速了蛋白质研究进程,更为解决复杂疾病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预示着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融合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