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算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之一,2019国际超算大会(ISC19)于当地时间6月1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超算驱动创新发展”为主题,将重点展示HPC最新技术及其在科学领域和商业环境中的应用。大会吸引了全球数千名工程师、IT专家、系统开发人员、科学家等人员参会。
在6月17日公布的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计算机(HPC)TOP500榜单上,中国厂商研制的超算系统入围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来自联想、中科曙光及浪潮,三家厂商数量共计307套。
作为我国HPC行业领军企业,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曙光”)在大会上展示了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等诸多前沿科技与产品。会上,中科曙光应邀发表主题演讲。
随着超算商用化进程的加速,每年ISC大会都会成为人们了解HPC趋势和应用的最佳窗口,超算厂商也会在此展现最前沿的技术与产品。在大会现场,由中科曙光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也献出了它的欧洲首秀。
曙光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采用全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突破了密集型计算的冷却瓶颈,PUE降低至1.04,实现同等计算能力的前提下,系统的总能耗节省达到40%,能效比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系统采用了异构计算架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可实现对科学研究、仿真模拟等传统超算领域及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广泛支持。
系统的创新技术和工程化水平均达到国际顶尖水准,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及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获得了一致好评。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蓬勃发展,超级计算机的运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诸多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曙光公司高性能计算产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吉青博士在会上表示,现阶段超算厂商的目标已不局限在提升系统计算性能,他们更偏重于发展自身超算技术,HPC发展之路可谓从Supercomputer到Supercomputing(从超级计算机到超级计算技术)。吉青强调,未来超算的发展趋势表现在能效提升、应用扩展、架构升级和智能演化等多个方面。
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认为,中国超算企业应该深刻理解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和用户迫切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布局,加强对核心技术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等多种渠道,发展与应用核心技术。任京暘表示,“作为中国超算领军企业,曙光坚持以核心技术创新为根本,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全球范围内完善的先进计算生态,助力中国超算事业服务于世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Python通过PEP 810提案正式引入惰性导入功能,允许程序延迟加载导入库直到实际需要时才执行,而非在启动时全部加载。该提案由指导委员会成员Pablo Salgado于10月3日提出并于11月3日获批。新功能采用选择性加入方式,保持向后兼容性的同时解决了社区长期面临的启动时间过长问题,标准化了当前分散的自定义解决方案。
Meta FAIR团队发布的CWM是首个将"世界模型"概念引入代码生成的32亿参数开源模型。与传统只学习静态代码的AI不同,CWM通过学习Python执行轨迹和Docker环境交互,真正理解代码运行过程。在SWE-bench等重要测试中表现卓越,为AI编程助手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Valve最新Steam硬件软件调查显示,Linux用户占比达到3.05%,较上月增长0.3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0%。游戏网站Boiling Steam分析显示,Windows游戏在Linux平台兼容性达历史最高水平,近90%的Windows游戏能在Linux上启动运行,仅约10%游戏无法启动。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