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紫光展锐宣布已启动科创板上市准备工作。目前,紫光展锐正进行上市前的股权及组织结构优化,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申报科创板上市材料。紫光展锐在科创板上市,将有助于公司运营管理更透明化、更规范化,进而激活紫光展锐的发展潜力,更好地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为紫光展锐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
紫光展锐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致力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创新研发及设计,已推出“虎贲”和“春藤”两大品牌,是产品全面涵盖2G/3G/4G/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IOT等无线连接技术的领先企业之一。在5G通讯技术方面,紫光展锐已于2019年2月推出了第一代5G基带芯片-春藤510,迈入全球第一梯队,并将支持首批5G终端的商用上市。除了通信和物联网芯片外,紫光展锐产品还覆盖智能电视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高功率器件等多个领域,是领先的泛芯片供应商。
目前紫光展锐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在电视芯片全球市场占据领先位置,在蓝牙音箱/耳机芯片、RFFE射频前端芯片等领域位居国内厂商出货量前列。
紫光展锐曾五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已申请发明专利3700余项,并通过全球上百家国家运营商网络的出货认证。
拥有强大技术研发实力和优异市场表现的紫光展锐拟在科创板上市,高度契合科创板导向,是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也将在科创板建设初期形成积极示范效应。
紫光展锐拥有4500余名员工,其中90%以上是研发人员。拥有22年通信、半导体行业从业经历的楚庆现任紫光展锐CEO。楚庆是行业内以技术和战略能力见长的领军人物,曾在华为技术、海思半导体、大唐移动等公司任职多年,并任华为公司战略与技术副总裁、海思半导体首席战略官,他在移动通信设备、软件无线电、物联网技术标准、手机、基站芯片、半导体基础技术等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
楚庆领导下的紫光展锐更是阵容强大,其中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有: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吴迪,担任智能终端业务部部长;拥有19年通信芯片从业经验的汪波,任通信终端业务部部长;拥有26年芯片从业经验的王泷,任泛连接业务部部长;国内最早从事芯片端到端质量管理的专家陈雨风,任首席质量官;拥有13年手机芯片从业经验的周晨,任市场管理部部长;拥有18年跨国工作经历的杨芙,任财经管理部部长。
据了解,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主体为北京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从其股权结构可以看出,紫光集团下属公司紫光展讯投资、紫光新微电子分别持有其57.14%和16.81%的股份,另外,英特尔(中国)持有其14.29%的股份。英特尔自2015年7月入股展讯后,就一直是紫光展锐的股东,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也是紫光展锐的董事。
紫光展锐董事会除杨旭外,其董事成员还包括:紫光展锐首席执行官楚庆、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道杰、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昌华、华芯投资副总裁高松涛等。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伟国现任紫光展锐董事长、刁石京任副董事长。
为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目前紫光展锐正在进行上市前优化股权结构工作。紫光展锐计划2019年完成PreIPO轮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申报科创板上市材料。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