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盛行,无论是工作所需的报告数据,还是个人的互动分享数据都在不断增加,且这些数据都分散存储于各个3C设备中。即使可以依赖各大云端存储,也常常是东存一块、西存一处,大大挑战人脑的记忆。考虑到NAS存储服务器文件传输的安全性、数据备份容灾性以及实时访问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选择搭建企业私有云,除了数据资料的集中管控外,其数据快照、异地访问、实时资源监控等功能对企业用户而言,相当实用。
之前两篇文章讲解了杰和GSM(Giada Storage Management)的AES硬件加密功能可保障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数据备份三种途径(本地备份、NAS间备份、云端备份)保障数据存储安全。此外,常用的数据保护方法是根据不同盘位的NAS存储服务器组建不同等级的RAID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并提供数据冗余技术。RAID 现已拥有从RAID0到RAID6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每一种等级都具有不同的数据保护、数据可用性和性能水平。
但是,如果RAID阵列中有硬盘损坏,会导致RAID降级甚至数据丢失。基于这种情况,本篇文章我们将介绍杰和GSM第三种数据保护方式:热备盘功能。
热备盘(Hot Spare):与CPU系统直连的硬盘,它能自动替换下存储池中的故障盘。
热备盘最重要的作用相当于是在RAID里面再做一个备份盘。当RAID中有一块硬盘损坏时,存储池存在降级甚至数据丢失风险。此时,热备盘会自动添加到RAID阵列中,同时利用异或校验算法,把坏盘上面的数据原样做出来并存储在热备盘中,顶替状态异常的磁盘,修复RAID阵列。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除了RAID 0以外),只需在数据复制完成之后人工更换一块新硬盘,将热备盘中的数据转移至新硬盘中,热备盘恢复原来的热备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多个磁盘作为热备盘。由于整个复制过程中,存储池都有冗余磁盘阵列的保护,能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另外,对于RAID5这些原需要计算XOR校验的硬盘更换,不再需要数据重构,可减轻存储CPU的负担。
NAS市场,不像5G、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领域,每一个变化都引起业界的关注。但在这个几乎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基础应用市场,任何企业对AI、云服务、信息安全的创新,都可能会改变众多企业在数据“基础建设”上的效率甚至成败。2019,“AI”、“智能”、 “安全”作为存储行业的三大热词,似乎已经指明了未来NAS市场“软”实力的驱动力。
无论是数据的三地备份亦或是组建RAID磁盘阵列,都只是在基于硬盘损坏情况下的数据保护措施,只是在给数据的安全存储增加保护伞。但是,如果能在磁盘损坏之前精准地预测并报警,加之热备盘能够自动顶替即将损坏的硬盘,才真正实现了无声无息的数据保护。
同样是AI行业大趋势,采用AI作为核心技术为存储赋能,目的是要让我们的用户可以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即把AI应用于硬盘的损坏预测。相信在AI的加持下,热备盘功能的实用性定会极大增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名为BrainSynth的AI系统,通过生成式AI技术创建解剖学上合理的3D大脑MRI影像。该项目由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Kilian Pohl博士主导,旨在通过AI生成的合成数据来研究大脑疾病的细微影响。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合成MRI脑区域在解剖学上是合理的,能够准确编码年龄和性别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CoreWeave发布AI对象存储服务,采用本地对象传输加速器(LOTA)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高速传输对象数据,无出口费用或请求交易分层费用。该技术通过智能代理在每个GPU节点上加速数据传输,提供高达每GPU 7 GBps的吞吐量,可扩展至数十万个GPU。服务采用三层自动定价模式,为客户的AI工作负载降低超过75%的存储成本。
ETH苏黎世和迪士尼研究院联合开发的HiGS技术,通过巧妙利用AI绘画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实现了图像生成速度6-8倍提升的同时保持更高质量。这项即插即用的技术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在ImageNet数据集上创造新纪录,为AI图像生成领域带来重要突破,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