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芯里有数,智慧金融”,2019华为全球金融峰会在上海开幕。来自德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Sberbank、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国泰君安和浙江农信等金融机构的2000多位海内外金融客户、伙伴及行业专家出席了本次峰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变革经验。
华为企业BG副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马悦
“金融行业已经步入4.0时代,金融服务已无处不在,并驱动金融机构积极构建平台和生态,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模式。AI和数据驱动,成为使能金融业务创新的核心所在。华为打造的“AI+Data” 金融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重构ICT平台,实现从封闭架构走向开放和云架构;帮助客户重构数据架构,实现从数据、大数据到快速数据的演进,通过帮助客户构建AI平台实现智慧金融。”——华为企业BG副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马悦
“改变的步履已经由线性转变为快速的拾级而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快速膨胀;能够取得、视像化和综合大数据来做出主要业务决策是关键所在。同时人口变化和数字化企业已经改变市场环境,趋向为顾客提供畅行无碍的数字化体验。因此科技、人才和商业文化必须共同迈向灵活机敏。”——德勤亚太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Tim Pagett
“工商银行着力推进银行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以新生态重塑‘全客户、全渠道、全产品’的新型业务架构,以新业务架构推动“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IT架构转型,加快实现金融服务智慧化、普惠化、开放化变革,打造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智慧银行开放生态。”——中国工商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张艳
“创新元素深深根植于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的基因里,是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的核心商业驱动力。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已经在贸易融资和零售银行领域获得认可,它能够从零开始构建技术使能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董事会执行助理Clemens Müller
“浙江农信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新型数字化资源融入农村金融服务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和生活场景中,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浙江农信科技部副总经理杨纲
“中国人寿基于云化IT架构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一流的数字化平台,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了以保险保障为核心,医疗健康、养老保障、金融服务相融合的数字化商业生态,以智慧保险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保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能力。”——中国人寿数据中心数据部副总经理林志鹏
“面对开放的全球化金融环境,深交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加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交易平台服务能力;并通过大数据和AI提升监管和风控效能,全面支撑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喻华丽
“公司基于数字化国泰君安战略推动数据治理,助力客户体验提升、运营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升级,同时积极推动行业数据生态建设,助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国泰君安信息技术总监俞枫
24日下午,宁夏银行与华为公司在峰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在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大数据与数据治理、小型机X86化、城商行云基础架构转型、基于现在及未来5G网络架构下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新技术应用、体验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创新。
双方还将共同针对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及金融服务中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共享创新成果。同时,双方将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在下午举行的“全球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设”、“创新技术使能业务升级与运维转型”、“云和AI,保险科技创新引擎”、“数字证券,安全金融”等四场分论坛中,国内外金融行业客户和系统集成商做了精彩演讲和互动讨论。
现场来自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各金融行业的伙伴与华为就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金融的火花。
作为本次峰会的关键组成,在华为携手合作伙伴打造的800+㎡的体验式智慧展厅中,通过“智慧体验”、“智慧决策”、“智慧架构”和“基础研究”四大展区,以场景化业务体验的方式,全方位呈现了全栈式金融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业务坚持“平台+AI+生态” 战略,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并通过数字平台协同融合各种新ICT技术,支撑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目前,全球70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中已有211家,前100强中有48家企业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华为持续与全球顶尖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及独立软件开发商开展作,加速金融机构的全面转型。华为已服务超过全球1000家金融机构,包括全球Top50银行中的20家。华为全球金融峰会是由华为主办、聚焦金融行业的全球性ICT盛会,始创于2013年,与会嘉宾均是金融行业机构的业界精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