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宁夏银行与华为公司在2019华为全球金融峰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宁夏银行董事长居光华、宁夏银行副行长万亚明、宁夏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崔彦刚,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李同广等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宁夏银行副行长万亚明、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李同广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宁夏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华为公司在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有着业界领先的水平。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在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大数据与数据治理、小型机X86化、城商行云基础架构转型、基于现在及未来5G网络架构下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新技术应用、体验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双方还将共同针对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及金融服务中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共享创新成果。同时,双方将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宁夏银行董事长居光华表示:宁夏银行致力于创造高品质的金融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出贡献。在强化“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市场定位基础上,抢抓宁夏建设“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战略通道,加快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向区域性特色银行方向转型。近年来,宁夏银行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移动智能柜台上线投产,随E缴业务推出,接入财付通、京东、百度等5大支付平台,携手中国银联推出云闪付业务,二维码支付、智能存款、直销银行陆续上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进一步完善;推出了“如意微联贷”、“如意信e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目前、宁夏银行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83%,已逐步打造出“线上业务移动化、线下业务智能化”的新型服务模式。华为的ICT基础设施稳定可靠,售后服务值得信赖,同时在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及技术优势。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紧密合作,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智能、更便利的服务。
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金融行业是华为公司长期战略投入的价值行业,近几年的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90%。目前,宁夏银行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加强基础管理,提高资产质量,这些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宁夏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崭新契机。宁夏银行积极探索灵活、弹性、统一的金融云平台基础架构,实现对金融业务的高效支撑,同时在满足监管要求、自身资本充足的前提下,通过自身拓展、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业务发展道路,华为公司将积极发挥在ICT产品及解决方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在信息化规划建设、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确保联合创新成果在宁夏银行的落地实施。”
此次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有助于宁夏银行与华为公司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联手开展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金融服务,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最终客户提供更便捷、超值、多样化的服务,实现双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推出首个行业定制版AI产品Claude for Financial Services,专为金融行业打造。该服务基于Claude企业版,提供更高使用限制、内置数据连接器以及提示词库。新版本预装了连接FactSet、PitchBook等金融数据提供商的MCP连接器,并包含实施支持。针对金融分析师工作负载大的特点,该服务显著提升了速率限制,同时提供提示词库帮助用户更好地构建查询。
Skywork AI推出的第二代多模态推理模型R1V2,通过创新的混合强化学习方法,成功解决了AI"慢思考"策略在视觉推理中的挑战。该模型在保持强大推理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视觉幻觉,在多项权威测试中超越同类开源模型,某些指标甚至媲美商业产品,为开源AI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多年来,Cursor、Windsurf和GitHub Copilot等代码编辑工具一直是AI编程的标准。但随着代理AI能力增强,AI系统正从处理代码转向直接与系统终端交互。Anthropic、DeepMind和OpenAI都推出了命令行编程工具。终端工具采用更广阔视角,不仅关注代码,还涉及整个程序运行环境,包括DevOps任务。研究显示传统代码助手可能降低效率,而Warp等终端工具在TerminalBench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能够自主处理开发者的非编码工作。
这项由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完成的研究,首次对OpenAI GPT-4o的图像生成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团队设计了名为GPT-ImgEval的综合测试体系,从文本转图像、图像编辑和知识驱动创作三个维度评估GPT-4o,发现其在所有测试中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研究还通过技术分析推断GPT-4o采用了自回归与扩散相结合的混合架构,并发现其生成图像仍可被现有检测工具有效识别,为AI图像生成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基准和技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