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18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每年一度的浪潮云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大会(简称IPF)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浪潮对于整个产业的全新思考,近日,以“智慧凝聚”为主题的IPF2019在上海盛大举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提出人工智能计算是未来核心动力,而浪潮要成为人工智能计算的领导者。
基于这样的理念,浪潮在IPF2019上重磅发布了“浪潮元脑”。“浪潮元脑”是浪潮人工智能全栈能力的载体与具象,它既包含浪潮众多“有形”产品,同时也凝聚了浪潮的“无形”能力。
当前计算产业处于变革期,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多样化的计算形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算力驱动了整个业界的革命,智慧计算也逐渐取代传统计算而成为主流的计算形态。在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智慧计算在支撑,正是强大的计算力为人们提供着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浪潮很早就提出了智慧计算的说法,智慧计算是从数据中获得策略、洞察、智慧、知识的复杂数据计算,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大数据为认知方法、机器学习为优化工具,综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简称CBD(Cloud computing,Big data,Deep learning)。现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典型智慧计算应用场景已经成为主流信息化形态,智慧计算时代已经来临。
王恩东说,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创造价值的能力。人工智能计算作为一种当下及未来的主要计算形态,正在成为智慧未来的核心动力,代表着智慧计算的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数据、计算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从这三个方面看,人工智能具备了大发展的客观条件。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和计算技术的创新有目共睹,FPGA、GPU、TPU等异构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Intel在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Cascade Lake增加了VNNI指令加速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性能提高了14倍。更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人类数据采集和收集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浪潮看来,计算力之于智慧时代就像是电力之于电气时代,都是生产力的重要形式。计算力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是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规模与服务器出货量之间高度相关,甚至是线性相关。作为智慧计算的核心,人工智能与GDP的相关性更高。根据浪潮与IDC编纂的《2018-2019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报告》,杭州、北京、深圳、上海和合肥成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力城市排名的前五名,第二阵营是成都、重庆、武汉、广州和贵阳,人工智能计算力东部地区发展程度高于西部地区,华东地区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与中国GDP分布完全一致。
在计算产业发生如此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浪潮将如何拥抱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呢?王恩东表示,浪潮的智慧计算战略将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加大投入人工智能业务,在技术、产品、模式和生态等维度持续投入成为人工智能计算的领导者。
在IPF2019上,“浪潮元脑”的发布是浪潮在人工智能计算的重要布局。“浪潮元脑”既承载了场景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多样化的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以及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PaaS平台和AutoML Suite等,又包含了浪潮多年积累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优化服务、整合一体化交付的能力。
元,寓意着一切的初始,同时神经元也是脑神经网络的基本要素。浪潮元脑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最基础、最本源的创新支撑,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加速产业人工智能化进程,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浪潮在计算平台、管理套件、框架优化、应用加速四个层次致力于打造敏捷、高效、优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成为BAT最主要的人工智能服务器供应商,并与科大讯飞、商汤、旷视、今日头条、滴滴等人工智能领先科技公司保持在系统与应用方面的深入紧密合作,帮助人工智能客户在语音、图像、视频、搜索、网络等方面取得数量级的应用性能提升。
浪潮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率先成立了AI&HPC产品部,所以浪潮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根据IDC公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市场调查报告,浪潮人工智能服务器以51.4%的绝对优势蝉联中国市场第一,超过了其余所有厂商份额的总和。
浪潮不仅在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少数几家具有人工智能全栈方案能力的供应商之一,在芯片、系统、框架和管理等四个层面有着完整的产品技术布局。2018年,浪潮推出了人工智能超算系统AGX-5,每秒性能达到2千万亿次,是业界性能最强的单机人工智能计算系统。另外,浪潮开发的管理软件AIStation平台软件被客户广泛应用,帮助大华股份秒级构建人工智能环境,实现了GPU资源的智能调度,资源利用率提高75%,性能利用率提高100%。
同时,浪潮在数据存储平台技术迭代和市场开拓上也在快速跟进。继2019年3月,浪潮存储升维“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新理念并发布新一代存储平台G5之后,在IPF2019大会上,浪潮存储再次发布多款存储新品。此举使得浪潮G5存储平台的产品形态更加完善,实现了全闪存储从高端到中高端、中端的覆盖,从存储系统到存储核心部件的覆盖,全面满足传统应用和云数智场景下,对大数据或小数据的高效存储、流动、共享和管理等需求。
在各个开放计算社区的推动下,开放成为重要的产业趋势,这些开放社区旨在发展全新的数据中心硬件和管理技术,并且通过开源共享的方式,形成数据中心新技术生态,推动数据中心变革。浪潮是ODCC、OCP和OPEN19三大开放计算社区的共同成员,一直在积极推动开放计算的发展。
由此,浪潮开始参与甚至主导人工智能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性能评测标准。在OCP社区,浪潮加入了OAM(OCP Accelerator Module)项目组,参与了第一代OAM标准的制定。在全球系统性能评测标准组织SPEC中,浪潮率先发起成立Machine Learning技术委员会并担任首届委员会主席,贡献了首个工作负载,与成员企业共同制定深度学习的性能测试规范和开展相关基准测试工作。
得益于在人工智能计算的全面布局,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下,依托软件定义与硬件重构、融入开放计算生态,2018年,浪潮销售额和销量增速均为全球最高,进入全球X86服务器市场份额TOP3。2018年初,浪潮提出了新的增长目标——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
浪潮未来的增长不仅源于抓住了智慧计算产业机遇,也源于业务的全球化拓展和JDM敏捷创新模式的推动。2018年,浪潮海外业务同比增长350%,覆盖了120个国家和地区,有8个全球研发中心、6个全球生产中心以及2个全球服务中心。
对于整个产业界而言,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人工智能计算下,整个AI产业生态体系需要如何构建呢?浪潮认为,融合、开放与敏捷是是人工智能计算最重要的三大发展趋势,浪潮要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而浪潮元脑的发布标志浪潮人工智能战略的再度升级,从“能力构建”转向“能力输出”,在谋求成为人工智能领先企业的同时,推动融合、开放、敏捷的人工智能新生态的构建。
王恩东表示,浪潮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模式需要通过生态来共同创造和实现价值。在浪潮的生态策略中,一方面,浪潮通过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推动AI科技公司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也就是AI产业化的过程,创造和实现千亿价值;另外一端是产业AI化,在传统产业和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中,行业ISV和分销渠道商链接着众多客户,浪潮通过生态协作方式,把AI计算平台、AI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力和ISV的行业方案进行整合,通过分销渠道交付到各行各业,从而撬动万亿级市场。
截止至2018年底,浪潮伙伴生态2.0建设卓有成效,共有合作伙伴9000多家,合作伙伴业务增长116%,全面开发联合解决方案400多个,其中人工智能联合方案20多个,由此产生的销售额200多个亿,同比增长70%。人工智能百强企业中80%都与浪潮有着深度的合作,合作伙伴不仅包含BAT等互联网厂商,也包括第四范式、宽邦、暗物质、商汤等人工智能新兴独角兽,还有大量行业ISV,覆盖AI 1000+亿行业市场。
2018年,浪潮启动了新的人工智能生态发展计划——代号为T,包括软硬件平台创新、框架优化、应用使能、人才培养等内容,2019年浪潮将继续执行该计划,人工智能生态将成为浪潮整个生态体系的“第一生态”。强化产品创新能力,针对大客户和关键场景进行定制化联合创新开发人工智能计算软硬件,提供端到端人工智能系统方案及开发工具使能行业应用。
浪潮仍将坚持“伙伴第一”的策略,以智慧生态为基础,集中打造生态孵化场、生态试验场和生态放大场,建立人工智能统一试验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方案的开发和验证工作,帮助ISV孵化人工智能业务,帮助人工智能公司强化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并且通过浪潮的营销网络将人工智能成功项目进行全国性复制,迅速扩大应用规模。
在“浪潮元脑”发布的同时,浪潮也启动了“元脑生态计划”,并为此设定目标——聚焦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量化交易等四个基础应用场景,发展100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开发100个以上的联合解决方案,帮助400家以上的传统ISV建立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覆盖金融、企业、通信、教育等8个主流行业。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100强有80家与浪潮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对整个计算产业有着清晰的认识后,浪潮不断依托产品创新以及生态构建支撑了智慧计算时代的全面布局。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计算蓬勃发展,浪潮以此为发力点,通过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不断赋能产业发展。同时,依托生态伙伴系统,浪潮在人工智能计算产业上不断深耕,帮助各行各业拥抱智慧计算时代的到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