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服务器密度往往是支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的关键。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服务器计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为了提高效率,就要精简机构,提高各个部门的产出。服务器也是如此,高密度服务器往往能够在高端应用领域占据先机。对于有大规模云计算需求的企业用户来说,杰和GCR2512Q-RF不仅能够提供稳定、安全的计算力保证,更可以满企业对能效、成本的苛刻要求。
杰和GCR2512Q-RF是一款专为大型企业与高端行业打造的2U四节点高密度服务器,可提供强大计算能力和业务支持,支持深度定制。这款服务器采用英特尔® C612高性能芯片组,支持英特尔® 至强E5-2600 v3/v4系列处理器,处理器核数最高可达22个。该机型采用四块半宽主板设计,有四组控制面板,每块主板支持2个CPU,主板可单独运行,节省了75%的空间。GCR2512Q-RF提供了四个完全独立的服务器系统环境,相当于4个2U通用机架服务器。相较于普通的服务器而言,半宽主板设计体现了杰和GCR2512Q-RF高性价比、高性能的特点。这款服务器是对性能有很高要求的大型政府、企业数据库及核心业务软件的最佳选择。
卓越性能,高效业务支持
配置方面,杰和GCR2512Q-RF每个节点最大支持16个RDIMM或LRDIMM DDR4内存,最大扩展1TB。强大的内存和高效CPU使这款服务器可胜任企业高负载任务。GCR2512Q-RF每个节点可容纳3个3.5英寸SAS/SATA/SSD硬盘,三级缓存容量为55MB,支持冗余备份和热插拔技术,提供多种硬盘框和RAID卡配置选项,可灵活配置本地存储,提高数据处理和保护数据性能。每个节点支持1个PCIe x16扩展卡,可灵活扩展PCIe设备。每个节点集成2个高性能千兆网口,2个10G SFP+万兆网口,支持网络唤醒,网络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高级特性,可满足对网络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每个节点提供一个独立的RJ45千兆管理网口,提供全面远程系统监测、维护、管理和控制功能。杰和GCR2512Q-RF凭借高性价比、高性能和可定制化的特点,能够为互联网、教育、能源、电信、政府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高密设计,易于维护的系统架构
高密度架构的最大挑战是散热,为了更好地平衡电源模块与服务器的散热能力,将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杰和GCR2512Q-RF服务器节点与电源风道采用隔离设计,提升了散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延长了服务器寿命。利用风扇分区、风扇智能调速、CPU智能调频等主动节能技术,精确控制运行能耗。GCR2512Q-RF采用了1600w 80plus钛金电源模块,50%负载下电源模块效率高达94%,可最大程度提升能源利用率。搭配杰和服务器管理软件,监控CPU、电源及散热数据,方便客户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机房功率配置,降低 IT 维护成本。
在这些基础上,杰和GCR2512Q-RF所有节点共享机箱电源和风扇,箱体无线缆,可快速部署,系统关键部件如电源、系统风扇、硬盘等均支持热拔插技术,可保证系统的不停顿运作,使设备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关键部件热插拔,快速安装和快速更换服务器节点等便捷的运维特色,可以为客户提供流畅的使用体验。
云计算时代,上云是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准
2019,上云已经登上了企业鄙视链的顶端。你上云了吗?成为企业CIO们见面寒暄的标配。上云的企业,喜提弹性资源池、尽享按需编排、快速部署的便利,坐拥SaaS、PaaS、IaaS,一路高歌猛进。没上云的,在烟囱林立的旧架构下,举步维艰,老系统跑不好,新业务不敢上,终日背锅,望云兴叹。当上云成为常态,就要考虑是否匹配。公有云强调弹性和共享,小到1核1G的单一云主机,大到数十万核的计算集群,都可以按需调配。私有云属于安全的专用基础设施,通常部署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由企业自主管理或第三方代维,自主性和可控性更强,安全性相对更高,适合有一定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企业。所以如何合理上云,在同样的成本支出范围内,获得更为专业、更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上云方案才是问题的关键。杰和科技作为服务器国产品牌中的生力军,深耕服务器行业多年,可从硬件、系统、应用等多层次提供深度定制服务,让企业用户搭乘云时代快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疗信息管理平台Predoc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新融资,用于扩大运营规模并在肿瘤科、研究网络和虚拟医疗提供商中推广应用。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端到端平台服务,自动化病历检索并整合为可操作的临床洞察。平台可实现病历检索速度提升75%,临床审查时间减少70%,旨在增强而非替代临床判断。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