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上海 – 英特尔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出席了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数字化时代,英特尔携手华为,从云到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合力构建智能世界。双方共同加速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的落地,在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网络转型、存储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英特尔将为华为云下一代云实例提供更加强大的计算和存储等支持,助力其强化业界领先地位。双方将联合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超融合架构。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将通过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助力华为推动网络转型,构建高效存储方案。
英特尔销售与营销事业部副总裁,华为全球业务总经理庄秉翰表示,英特尔与华为强强联手,双方致力于推动云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双方的紧密协作整合了软硬件领域的独特优势,为用户带来高性能、高可靠、高可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全栈产品和服务。端云结合加速数字化转型,满足用户的复杂需求。更多用户可依托英特尔和华为构建的数字化平台,部署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挖掘更多数据价值。
华为云在全新计算实例搭载英特尔下一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及傲腾TM数据中心级持久内存:英特尔产品在计算性能、内存容量、时延、服务质量及高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跨越性突破,满足企业对云服务器高规格高配置的需求,尤其将在以SAP HANA内存数据库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场景中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
英特尔与华为发布FusionCube混合云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华为携手英特尔发布了FusionCube混合云解决方案,使用FusionCube超融合打造积木式,集中式交付的混合云方案,帮助客户根据业务的需要高效、简单、快速的扩展和部署混合云。
英特尔与华为发布KunLun L-Par业务整合解决方案:KunLun服务器是华为推出的面向企业关键业务的高端服务器,同样采用了英特尔至强系列处理器。开放的处理器架构,提供更快的系统创新速度,更强大的可扩展性和更灵活的资源划分能力,让企业有效应对复杂的业务系统带来的挑战。
华为发布FusionSphere for NFVI 的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加速构建高效敏捷网络:华为发布了FusionSphere for NFVI的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让更多用户高效实现NFVI部署应用,以更优成本获得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高可靠、高性能和易维护。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是面向工作负载优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简化并加快软硬件的选择和部署流程,以支持广泛、复杂的工作负载及应用程序。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使企业、云服务提供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采用预定义和专用方式部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华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在保证开放兼容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中心内各类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并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与调度能力,实现了NFV基础设施的服务化。FusionSphere解决方案,帮助电信运营商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平台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化改造;避免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物理设备或虚拟化基础设施的厂商锁定;提升业务部署与运营维护效率,降低TCO。
双方共同打造高效存储方案: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为华为存储与计算高度融合的分布式存储软件FusionStorage提供了强力支撑。在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服务器上部署该软件后,所有服务器的本地硬盘将组成一个虚拟存储资源池,提供块存储功能。FusionStorage是专门为虚拟化与云计算而设计,融合了分布式哈希数据路由、分布式缓存、全局负载均衡及多重数据保护等存储技术,满足通信、金融、证券、石油等行业关键业务的需求,在保证客户业务高效稳定运行的同时,提升业务的敏捷性与竞争力,最大化提升用户价值。与此同时,华为与英特尔宣布了基于FusionStorage的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华为云推出的极速云盘,也利用英特尔傲腾固态盘的优秀特性,提供更为卓越的存储性能。
华为SD-WAN产品采用了英特尔从凌动到至强D的系列处理器: 华为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开放平台,实现了SD-WAN全解耦高性能转发平台,并且提供了极简分支部署,全流程自动化,业务分钟级上线,大大的降低企业的OPEX,提高了商业灵活性与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华为与英特尔携手提供企业网关产品,采用了从英特尔凌动到英特尔至强D系列处理器,华为可以安装多种虚拟网络功能(VNF),支持可扩展硬盘和LTE接口,快速部署业务,并与英特尔携手共同促进生态开放与业务发展。
英特尔与华为联合打造端云协同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英特尔联合华为,以《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的参考架构ECRA》为依托,为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架构白皮书,共同面向工业物联网伙伴推广。应用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Market Ready Solution)及英特尔物联网开发套件(RFP Ready Kits),加速方案部署,并提供敏捷的二次开发平台,为设备控制及数据从边缘流向云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存储,分析及应用,实现端云协作。例如,工业领域专家华穗科技利用凌华科技的“物联网开发套件”(RFP Ready Kits)帮助工业设备数据上云,并基于华为的OceanConnect IoT云服务平台和机器学习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打造出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以监测工厂电机类设备(如风机,水泵,机械臂等)的状态。同时将数据模型下沉到以英特尔边缘网关进行实时分析。方案能有效提前一至两周预测设备故障,排除生产线电机类设备故障造成的断线损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