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1月06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纷纷拥抱数字化转型,相关支出正在增加。调研机构IDC公司的调查表明,“全球数字化转型技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支出预计在2018年接近1.3万亿美元,比2017年的1.1万亿美元增长16.8%。”
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支出正在同步发展,这并非巧合。企业上云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云计算部署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自动化服务交付,并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市场的扩大与业务的发展,云计算的标准化成为大势所趋。产业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整个产业界已经意识到标准化对于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和建立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制定云计算服务的质量、评估和认证等方面的管理规定,逐步建立云计算标准化体系,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同时,随着国内云计算的深入发展,行业应用进一步深化,云计算生态系统日渐成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也为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产品和应用基础。
此外,在云时代,开源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云计算开源技术逐渐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导向,改变了以往的信息技术进化模式,引领软件技术标准的发展和创新,深刻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此背景下,2018年12月12日到13日,第八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即将在京举行。大会为期两天,分别聚焦企业上云和开源,通过产学研对话交流,为我国云计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出谋划策。
企业上云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主旋律下,未来的所有企业要么是数字化原生企业,要么将成为数字化转型或重生的企业。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企业上云已经成为了一条新的途径。
支持企业上云,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更有助于企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形成。自2017年起,中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政策,目的是助推当地企业加速上云。
本届大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和标杆企业用户共同对“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实施指南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推动产业转型。届时,来自各地的经信委领导将分享各地上云的政策和实践,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企业上云经验。
同时,企业上云绩效评价团体标准 、云计算开源团体标准也将公布,并颁发第六批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测评证书。这些标准和评估的公布也将为我国云计算的规范发展提供保障。
开源潮流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抱和投身开源。而在云计算领域,OpenStack、容器、Ceph、桌面云、OPNFV、ZStack为代表的开源技术逐渐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导向,深刻影响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格局。
如今,新的开源技术不断涌现,社区规模持续壮大,开源技术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国内开源生态圈已初步形成。
大会第二天聚焦开源,探讨目前热点的开源技术,涵盖IT基础设施、容器、机器学习等诸多技术领域,阐述云计算开源的理念,展示相关的研发成果、解决方案和应用实践。
此外,中国开源领军人物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案例评选、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项目评选等结果也会在大会现场公布。
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需要我们整个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不管是中国开源领军评选,还是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项目评选,对于推动中国开源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而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案例评选奖项由中国开源云联盟组织,通过收集、评选和奖励在云计算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案例,深化国内企业及用户对云计算开源案例的了解,传播国内开源领域优秀的项目及实践经验,带动各界推进云计算开源产业的有序发展。
除主会场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六大主题分论坛 ,话题方向包括了企业上云与产业转型、云计算与新兴技术应用、行业变革与开源融合等热门话题。云计算云开源的行业、社区、协会领袖齐聚一堂,进行主题分享、技术专题演讲、技术培训等,现场观众可以领略最前沿的技术应用、行业发展与最新动态。
即将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与历届相比,会议规模、参会企业、演讲嘉宾、话题覆盖等将进行全新升级,您不容错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第一资本就凭借着对数据资源的差异化运用成功脱颖而出。”这样的基础不仅彻底改变了该公司进军银行业的方式,还建立起良性循环,使得更好的数据支撑起更强大的分析能力,进而改善客户交互并产生出更多数据。
Fortinet有着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组网”、“unified SASE(统一SASE)”、“AI赋能安全组网”过去三年同比平均增长了14.6%、21.7%、22.3%,远超行业同期的9%、19%、14%的增长率。
近日Max Chan和我们分享了Avnet公司在现代数字领域得到的经验教训,从优化云支出到利用AI提高客户满意度。
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采用容器化方法来实现其工作负载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探索生成式AI的长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