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2018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18)上演重头戏,备受业界关注的《2018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在山东青岛揭晓。中科曙光以40台系统入围榜单,夺得该榜单厂商份额第一。这是中科曙光继2009至2016年连续8年蝉联榜首后第九次夺冠。曙光部署于中国气象局的超算系统及曙光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在榜单里名列前茅。
本次TOP100榜单,历史上首次出现入围厂商全部为国产厂商,且入围的100套系统平均性能是2017年入围系统的1.37倍,其浮点运算次数已全部达到PFlops级别。榜单显示,入围系统的应用类别上,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占比47%;科学计算、工程计算占比30%;信息服务占比23%。
厂商份额方面,曙光入围40台系统,刷新了自身TOP100排行榜入围数量。在中国超算性能TOP10中,中科曙光有3台超算系统强势入围;在榜单TOP20中,曙光有10台超算系统入围。也就是说,在中国性能最强的2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中科曙光HPC系统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应用领域来看,曙光入围榜单的HPC系统在传统的高性能计算应用,如科研、教育、能源、工业设计等行业表现抢眼,同时也在新兴行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多有部署。
该排行榜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17届(起初是TOP50),曙光在其中的9年夺得桂冠,“中国超算No.1”实至名归。曙光HPC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成绩斐然,既源于其在高性能计算核心技术不懈突破,也源于通过与国家战略、产业趋势、热点领域深度结合,从而做到广泛应用。
当前,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计算等趋于融合,随着计算科技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以适应多样化计算场景为标志的先进计算正成为新的趋势。
在HPC China 2018上,曙光高性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斌介绍,先进计算是面向未来的计算技术体系,是超级计算的发展趋势。下一步,超级计算的发展重点是提升能效、广泛应用、融合架构、智能化。而先进计算特有的多元融合,正是推动超算性能逐渐提升、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基础架构的不断演进、计算服务愈发智能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曙光已经在兰州、合肥、太原、福州等地陆续参建、部署了先进计算中心,并依托先进计算中心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不断引入创新资源,实现“筑巢引凤”。
榜单发布前,中科曙光宣布“曙光先进计算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了解,曙光致力于将该服务平台打造为集计算服务、软件应用、数据智能分析、未来计算创新、产业创新、运营管理6大模块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契合的先进计算交付服务和更及时全面的运维管理服务,为超算中心提供方便的OA系统。该平台采用“超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架构设计,对促进超硬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动漫、智能制造等重点科技产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曙光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李斌表示,以高性能计算设备研制起家的中科曙光,一直将提供先进计算资源和服务为己任。下一步,曙光将继续深耕先进计算的演进及应用部署,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性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PDF协会在欧洲会议上宣布,将在PDF规范中添加对JPEG XL图像格式的支持。尽管Chromium团队此前将该格式标记为过时,但此次纳入可能为JXL带来主流应用机会。PDF协会CTO表示,选择JPEG XL作为支持HDR内容的首选解决方案。该格式具备广色域、超高分辨率和多通道支持等优势,但目前仍缺乏广泛的浏览器支持。
华东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3DEditFormer系统和3DEditVerse数据集,首次实现了无需手工3D遮罩的高质量3D模型编辑。该技术通过双重引导注意力和时间自适应门控机制,让3D编辑变得像2D修图一样简单直观,在游戏开发、影视制作、AR/VR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标志着3D编辑技术向普及化迈出重要一步。
Ironclad OS项目正在开发一个新的类Unix操作系统内核,面向小型嵌入式系统,计划支持实时功能。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Ada编程语言及其可形式化验证的SPARK子集进行开发,而非常见的C、C++或Rust语言。项目还包含运行在Ironclad内核上的完整操作系统Gloire,使用GNU工具构建以提供传统Unix兼容性。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所高校突破多模态AI训练难题,提出NaViL原生训练方法。通过预训练语言模型起点、混合专家架构和视觉-语言能力最佳平衡三大创新,在有限资源下实现与拼装式模型相当性能。该研究证明原生训练的可行性,为AI真正理解图文结合提供新思路,有望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