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曙光国际”)与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产学协同育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重庆交通大学——中科曙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菁英班”开班典礼同期举行,此次合作意味着曙光与重庆交大的合作再上新台阶,是双方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尝试。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赵明阶,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中科曙光大学执行校长龙志中,中科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宋怀明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军,中科曙光大学运营总监郭潇,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周鹏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赵明阶、龙志中作为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重庆市公共交通运营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中科曙光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在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挂牌成立中科曙光大学重庆分院,同时联合开设中科曙光菁英班,致力于将菁英班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型新工科专业建设典范,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
赵明阶表示,中科曙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拥有支撑平台建设的强大实力和国家资源优势。希望借助双方联合开设的菁英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企业前沿资源与传统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机制,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的新机制,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龙志中表示,作为中科院下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院先进计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科曙光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号召,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优势,联合高校共同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引入企业先进技术、理念,深入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以及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此次联合重庆交通大学,正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先进计算与技术创新人才的有力实践。
重庆交大与中科曙光有着优良的合作基础。早在2017年5月,中科曙光就与重庆交通大学签约共建“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共同布局交通大数据技术领域;同时,在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构建重庆交通大学—中科曙光交通大数据培训基地。今年8月份,重庆交通大学、中科曙光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教育部项目评审,共同开展新一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人才的联合培养。
签约仪式结束后,菁英班举行了首期企业名师讲堂,中科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宋怀明博士针对“大数据技术引领未来发展”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据了解,重庆交大与中科曙光合作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菁英班从2017级和2018级开始开展,包括中科曙光企业名师讲堂、企业专题课程、企业项目训练、企业项目实战、科技创新与创业等教学模块,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共同探索创新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次重庆交通大学与中科曙光合作开展产学协同育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工科改革,设立“重庆交通大学—中科曙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菁英班”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新工科专业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共同培养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