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unk中国区总经理严立忠
如今,无论是从事IT运维、敏捷开发,还是DevOps(开发运营),甚至站点可靠性的工程师们(SRE),都在不断提及一个概念——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为什么他们都在关注可观察性?可观察性在IT领域有哪些深层的含义?在开始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可观察性到底是什么?
理论上来讲,可观察性是从外部输出知识中推断所获得,可理解为衡量一个系统内部状态的方法。如同IT领域的众多新概念(比如DevOps), 可观察性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工业领域。当时的可观察性被描述成为一种系统的外部监测属性,比如设备操作者可以查看系统中隐藏的各个流程。
举个例子,水处理厂的操作员如果无法看到水管的内部状况,就无法监测到水的正常流动,流动的方式,以及水质的干净程度。但在管道内可以添加可观察性的工具——流量计和传感器后,状况就截然不同,这些工具将通过遥测连接到仪表板,帮助操作员能够完全掌握管道中水流的情况,并及时根据状况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观察性也已被快速地引入到 IT 领域,并广泛应用于软件服务行业。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候,所使用是就是具有可观察性的测量和遥测应用程序。它可以帮助运维团队获得:
随着AI技术的涌现,企业要想获得商业的成功,只靠新的数据、图表、KPI或者项目仪表盘是远远不够的。可观察性才是企业获得真正商业价值的“抓手”。企业无论在面对实时问题还是事件分类,关闭DevOps反馈回路亦或提前预防问题,都要收集可观察性的数据,并与其它监测的数据一起进行分析处理,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式生成自动响应,那么将监测与可观察性、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的高级数据集合后,则就拥有了Gartner所定义的“AIOps”,即在AI时代,让IT运维具备机器学习和算法的能力。
当AIOps有了可观察性数据后,可帮助企业:
DevOps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强调研发与运维的无缝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业务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客户行为、市场变化和新技术。而可观察性带来了企业团队文化的转变,在可观察性的语境下,研发是主体,需要主动考虑如何将应用的关键指标以什么形式暴露出去;而之前大部分研发只有在应用出现故障的时候,才会考虑在什么位置加个日志,将研发与运维真正协作统一。
作为一个运维智能平台,Splunk是机器数据的引擎。Splunk通过监控和分析客户的点击流、交易数据、信息安全事件和网络活动,Splunk帮助客户获得机器生成数据中富有价值的运维智能。它使开发者能够直接看到生产环境中的数据,而无需访问生产机器,能够协助用户进行DevOps过程,包括持续的集成和资源配置。
对于交付网络式服务的云初创企业来说,可观察性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而对于传统IT运维商来说,尤其是大型企业,可观察性的实现依然需要突破阻力。作为传统监测的补充,可观察性标志着IT运维和软件服务交付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助力企业实现真正的商业和技术融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