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8月1日——近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宣布,成功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提供UPS电源、冷水机组,及中央空调等整体配套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中国首台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优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核酸生物学、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等学科前沿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中科院自主研制,是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建成之后,将主要用于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重要标杆工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对此项目的配套UPS电源、冷水机组,及中央空调的可靠性、节能性 、灵活性等产品性能,及供应商企业资质、交货能力等均提出高标准要求。经过严格筛选和深入考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最终选择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领先解决方案和丰富医疗核磁应用实践的施耐德电气作为合作伙伴。
针对项目的特定需求,施耐德电气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量身提供了包括Galaxy 7000 UPS、优利Aquaflair制冷系统,以及Leonardo精密空调在内的完整供电及制冷解决方案,为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可靠、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其中,节能、高效、适应性强的Galaxy 7000,能够与任何类型的负载一起工作,为任务关键型负载提供最高电能质量,效率最高可达94.5%;Aquaflair制冷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密度及高能源效率,并可有效减少噪音;Leonardo精密空调具有低拥有成本和高效的制冷能力,能够满足任何数据中心及非IT环境的各种精密制冷需求。
该项目于2018年8月完工,在项目期间,施耐德电气与合作伙伴北京亚方利科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投入使用后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将为我国开展脑认知科学基础研究、脑外科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最先进的科研平台,极大地促进我国超高场超导生物磁体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有效提升我国磁共振竞争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性开发"零样本量化"技术,让AI模型在不接触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完成高效压缩,性能反超传统方法1.7%,为隐私保护时代的AI部署开辟新路径。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LLM经济学家"框架,首次让AI学会为虚拟社会制定税收政策。系统包含基于真实人口数据的工人AI和规划者AI两层,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找到最优经济政策,甚至能模拟民主投票。实验显示AI制定的税收方案接近理论最优解,为AI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K Prize是由Databricks和Perplexity联合创始人推出的AI编程挑战赛,首轮比赛结果显示,获胜者巴西工程师Eduardo Rocha de Andrade仅答对7.5%的题目就获得5万美元奖金。该测试基于GitHub真实问题,采用定时提交系统防止针对性训练,与SWE-Bench 75%的最高得分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承诺向首个在该测试中得分超过90%的开源模型提供100万美元奖励。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3D高斯泼溅重光照方法,通过在高斯原语上直接编码离散化SDF值,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额外SDF网络的问题。该方法设计了投影一致性损失来约束离散SDF样本,并采用球形初始化避免局部最优。实验表明,新方法在保持高质量重光照效果的同时,仅需现有方法20%的显存,显著提升了训练和渲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