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3.0之战 青云的信心源自平台与生态

对于传统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部署来说,超融合无疑是一次成功尝试。以SDX为基础演化而来的HCI将计算、存储、网络整合成虚拟资源打包,通过一站式的控制和管理为客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

对于传统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部署来说,超融合无疑是一次成功尝试。以SDX为基础演化而来的HCI将计算、存储、网络整合成虚拟资源打包,通过一站式的控制和管理为客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今年2月,Gartner首次将超融合基础设施作为独立领域列在魔力象限报告中,表明超融合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早在2015年7月,青云QingCloud就发布了青立方超融合系统,并且第一次在业界提出超融合3.0的概念。今年5月初,IDC公布了《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17H2》,从2017年第四季度市场占有率来看,青云已经跃升至第四位。在青云QingCloud运营副总裁林源看来,2018年青云在超融合市场将更进一步,“无论是产品的成熟度、完整性,还是前瞻性,青立方超融合系统与市面上其他产品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硬件堆砌到融入越来越多的软件功能,再到如今的“超融合3.0”,青云认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服务商在交付超融合时,交付的不仅是硬件和一些软件,而是软硬一体的云平台服务。对于青云来说,其交付的青立方超融合系统也不止是虚拟化,而是完整的云平台,并且在此之上承载了青云的云生态——AppCenter。

10个字道出超融合真谛

“可靠、简便、完整、开放、创新”,这是林源眼中,青立方超融合系统的五个关键词。青云所提供的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这四种场景交付的都是统一的产品和统一的架构。也就是说,公有云的技术和产品迭代经验可以快速复制到其他的云环境。目前,青云的公有云有28个数据中心,数万台服务器,积累了超过5年的运营经验。假设产生软件bug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在青云公有云产品每周的迭代中很快就能发现这个问题,但要仅凭私有云交付,想发现这个Bug可能要数年时间。此外,由于青云公有云的规模很大,在交付超融合架构时,集群的扩展性也很高。单集群从两节点到数万节点,基本没有限制节点上限,即使只有两节点,也能拥有高可用的能力。前不久,青立方超融合系统还通过了工信部可信云的认证。可靠,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简便并不等于简单,同样要兼顾服务的完整性。企业级客户上云并非一蹴而就,青云为其提供了开箱即用和自定义安装两种方式,希望最大化简化运维操作,以帮助企业用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上层业务的创新上。借助监控告警系统和P2P机器人运维管理系统,青云可以在底层发现硬件故障或者告警时,通过自动化处理将所有的告警信息推送给用户。更重要的是,用户只需一次投入就能获得完整的云服务,包括IaaS、PaaS、青云的开放平台,以及AppCenter合作伙伴的App服务。

自主可控不代表不开放,青云云平台的核心技术是自己写的代码,但架构一直都是对外开放的。首先,青云超融合的软件和硬件是解耦的,青立方超融合的软件可以运行在任意x86架构的服务器上;其次,青立方超融合系统支持多元化存储配置,既有全闪存PCIeSSD,也有SSD+SATA混插等;此外,青云的API是100%开放的,跟公有云上的API完全一样,管理界面也是基于这些API开发的。

“青云从2013年开放公有云至今,市场对青云的评价最多的就是创新。”林源自信地说。青立方超融合系统一方面会满足客户在资源溢出时与公有云的对接,以及SD-WAN或骨干网互联,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初期投资规模较小,依然可以使用像AI(GPU直通、vGPU、深度学习框架)、物联网等高级功能。通过底层硬件部署PCIe SSD,用户能够在高IOPS环境下部署Oracle RAC数据库或SAP等重载业务系统,网络架构也可以支持25Gbps。

贴近行业客户构建超融合

林源谈到,青云去年开始实现了关键行业的全面突破,除了泛金融,在交通、制造、教育、零售、能源、政府等领域拥有了很多标杆用户。同时,用户使用的形态也愈发多样化,包括桌面云、开发测试云、更有承载行业云、生产云和灾备云等都会有。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在系统密度、扩展性要求、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化,青云提供了基于青立方超融合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企业云服务是青云的基础能力,青云针对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分别提供了易捷版和企业版服务,前者支持2-20个节点部署,支持融合部署,后者功能更全面,支持海量扩展。以西藏宏绩集团为例,青云使用易捷版服务快速为其搭建了云平台,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工作量,并且借助整套按需扩展的能力,让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节点从易捷版平滑升级到企业版。

桌面云作为超融合的重要应用场景,企业在进行云平台搭建时通常会一机多用。在青云的云平台上,一个资源池能够同时服务于两个不同的业务环境:支持企业应用所需的云服务和桌面云的场景。光大银行通过采购青立方超融合系统,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原有系统的利用率。青云QingCloud解决方案与架构部总经理沈鸥表示:“通过我们的整合,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传统存储的集成工作,将传统存储上的一部分数据集成到超融合平台,做成混合架构,并且通过混合架构实现容灾服务。”

众所周知,容灾系统在平时是不运行的,或者运行在一个很低负荷的环境里,配置很低。但当企业真正把容灾系统切换过来时,相应配置需要立即扩展节点的数量。青云在做容灾云时,能够利用秒级供应、弹性扩展等能力,结合动态负载均衡的特性,实现资源的弹性部署和快速切换。一年多以前,阳光保险开始与青云全面合作,在建设数据中心时使用青立方超融合系统,支持按需扩展、规模逐步扩大,进而完成平台的搭建,最终实现从相对陈旧的IT基础架构向完全云化的基础架构的转型。

由于对资源弹性的要求较高,开发测试是云平台最开始就要解决的场景之一。为此,青立方超融合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层级账号管理,可以满足开发测试多个团队的要求。这一过程中,青云是将计算、存储、网络进行融合,借助软件定义和PaaS组建构建了完整的环境,让企业在1-2分钟就能完成配置,并且可以通过虚拟负载均衡功能承载千万级的并发。

近几年,行业云的概念在云厂商中成为潮流,大家都在为各地打造配套的基础服务,但既然是行业,就会有行业的特性应用、行业PaaS服务组件的要求,这对于云服务商是未知的,意味着行业云的云平台需要有很好的兼容性。沈鸥透露,青云在帮助本溪钢铁上云时遇到了MES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特定场景的问题,正是因为自身平台有较好的兼容性,才确保了客户的环境运行流畅。

HCI离不开平台和生态

Gartner预测,2014年至2021年HCI在全球范围内将达到48%的复合增长率,在国内这一数字会更高。作为构建下一代SDDC的重要基础,超融合在替换传统IT架构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和成本红利无需再多言。2018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上,而各大HCI厂商的竞争也会愈演愈烈。

对此,林源似乎并不担心:“我们交付的超融合产品,依托的是公有云的运营经验,是一个成熟、稳定的产品。同时,这也是一体化的产品,不像友商有计算集群、存储集群、安全集群等,拼在一起才能变成云平台。在云平台之上,客户需要大数据的能力、GPU支持、桌面云支持,友商可能会提供另一款产品让用户购买。而青云不一样,青云所有产品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云平台及其云生态。整个云平台及其生态是经过多年大规模公有云运营沉淀下来的,这是我们跟其他友商最大的不同。”

青立方超融合系统不仅能承载开发测试的应用、互联网应用,还可以承载企业的核心应用,比如核心数据库。同时,配合SD-WAN的产品,用户可以将青立方超融合系统跟其他数据中心、青云公有云做全域互联。如今,大家都在强调如何用PaaS组件以搭积木的方式,把应用快速搭建出来。对于客户来说,看中的正是青云完整的、端到端的资源和服务能力。

就像林源所说的,青云不会站在纯硬件或纯软件厂商的角度和立场来判断哪一种HCI交付更好,“我们从最早做云平台至今都只有一个观点,我们交付的不是软件和硬件,我们交付的是服务和平台。在超融合3.0阶段,我们交付的是完整的云平台及其生态,是能够支撑IT和CT基础平台服务的能力。”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8

06/15

09:2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