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将是超融合(HCI)的一个“大年”,更多厂商进入,更加细化的应用场景,以及从基础的虚拟化方案到全栈化云计算方案的跨越。IDC最新出炉的中国HCI市场报告透露出了更多信息。
01 HCI之风更劲
中国HCI市场热度不减,呈现持续快速成长的态势。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HCI市场年增长率为115.3%,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93亿美元。各细分行业对HCI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逐渐走高,其中政府、教育、电信、制造、金融、医疗等是HCI应用较广泛的行业和领域。
HCI诞生之初,人们认为它可能更适合分布式的互联网应用,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对HCI情有独钟。HCI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化,能够一体化地交付,具有高效、敏捷、弹性的特征,是私有云应用的理想平台。举例来说,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泰康集团、华润创业、本溪钢铁等大型企业都选择基于HCI构建企业云平台。另外,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那些缺乏IT资源和技术能力的传统企业,完全可以把HCI当成自己上云的第一步。开箱即用的HCI解决方案称得上是企业云化的最好阶梯。
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HCI市场整体规模为1.199亿美元,2017年下半年市场规模则达到2.525亿美元,增长十分明显。面对HCI这样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哪个厂商不动心?据坊间传言,中国市场上目前已有大大小小近百家HCI厂商。这其中既有传统的IT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也有专注于HCI的创业企业,还有越来越多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IDC的报告验证了这一点,许多中国本土的厂商以及创业企业正不断涌入HCI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HCI市场的竞争格局。
从IDC展现的厂商市场份额来看,综合方案提供商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位列2017年中国HCI市场前三名,三家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63%,撑起了中国HCI市场的大半边天。综合历史数据来看,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市场前三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固,但三家之间的份额差距进一步缩小。
被IDC单独列出的联想、Nutanix、思科、青云QingCloud、SmartX,其市场份额在2%-5%之间,彼此之间差距微弱,排名的先后顺序经常会有变动。从整体上看,他们与市场前三还有明显差距,虽然各自特色鲜明,但若想迎头赶上,还要再下一番苦功。
在IDC的统计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股新生力量,它们的出现可能是HCI市场变迁的一个重要信号。2017年第三季度,云计算厂商青云QingCloud被IDC纳入其HCI统计报告,但隐于“Others”厂商阵营之中,直到2017年第四季度才被单独列出,更在当季以4%的市场份额出人意料地排名第四。在一众出身于服务器、存储领域的厂商中,云计算厂商青云QingCloud可谓独树一帜。
02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
从“Others”一跃而成为市场排名第四。青云QingCloud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青云直上,在中国HCI市场上迅速蹿升。青云QingCloud已成为中国HCI市场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从超融合1.0的计算、存储等资源的集成,到超融合2.0聚焦于提供分布式存储功能,再到超融合3.0提供完整的云计算环境,随着云计算的快速普及,中国企业的IT基础架构也在朝着规模化云计算应用的方向进化。这也给了“云原生”的青云QingCloud在HCI市场上脱颖而出的良机。
从成立第一天起,青云QingCloud就致力于提供完整的云堆栈,这是青云QingCloud先天的基因,也是它在HCI方面的一个独特的优势。关于超融合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以前,超融合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凡是提供“计算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的整合方案都被归为超融合的范畴。但是现在,HCI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HCI身上云计算的烙印越来越清晰,除了提供集成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外,HCI还融入了PaaS、云平台的管理和调度等,是一个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如今,HCI可以云的方式进行交付。
HCI的前进轨迹渐渐与青云QingCloud的发展思路重合,青云QingCloud从HCI市场“Others”厂商阵营中一跃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青云QingCloud的超融合系统有一个独立的品牌——青立方。青立方的独特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可靠性方面,它是唯一经过大规模公有云生产系统验证的超融合系统;在功能和服务方面,它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在架构上,它用同一套架构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等不同场景,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和统一的运维管理;在交付上,它可以实现从IaaS基础设施到PaaS、企业应用管理平台的完整交付;在安全性方面,青立方的云平台各组件全部由青云QingCloud自主研发,支持可信规范,满足合规要求;在开放性方面,青立方提供全功能API接口,兼容不同厂商的硬件,并与全球领先的服务器厂商合作,交付与售后服务质量有保证;另有超过400家AppCenter生态合作伙伴;青立方可以实现全模覆盖,具备同时承载互联网创新业务与企业集中式关键业务的能力;青立方还可以实现全域互联,即通过SD-WAN技术实现多云的高速互联。成熟、灵活、简单、高扩展,这是青立方最鲜明的标志。
我们可以从“横”“纵”两个角度来看待HCI的“融合”。从“纵”的角度,大多数HCI厂商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道路,先做存储,然后是存储加计算,接下来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进行融合,最后再加上上层的管理平台。HCI的厚度还在不断增加。从“横”的角度,HCI帮助企业用户实现了两大融合:一是私有云与公有云资源的打通,公有云与私有云走向融合,形成混合云的模式;二是从功能层面,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与应用相融合,让企业用户能够更好地感知业务,实现敏捷的部署。
传统的HCI交付方式,既有纯软件方式,也有一体机方式,现在则遇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以云的方式交付。它不仅考验厂商在IaaS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PaaS、调度与管理运维等的全面能力。我们最初看到的是服务器厂商、存储厂商、网络厂商在HCI市场各领风骚,现在是云计算厂商、云服务提供商纷纷加入HCI阵营。HCI市场的风向在变化,青云QingCloud代表了HCI市场的一种新势力。云计算已经进入2.0时代,HCI也要与时俱进。
03 云才是真正的驱动力
HCI从来就不是特指某一种硬件产品,而是一种技术手段。今天,因为交付方式的不同,HCI成了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支撑。
对于HCI的定位,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HCI就是用来替代传统存储,也有人认为HCI可以承载起整个云的应用。今天,HCI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云整体方案。
青云QingCloud的公有云环境就搭建在其HCI架构之上,目前部署量达数万台设备。青云QingCloud的HCI收入大多来自重要行业客户的核心生产,用于支撑关键业务,这也是青云QingCloud HCI的一大优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云QingCloud的私有云和公有云是同一套架构,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保证一致性的用户体验。青云QingCloud的HCI方案经过了长期公有云的历练和验证,无论是性能、规模,还是开放性,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级客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超融合市场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来自云计算。今天中国超融合市场上的这些参与者,出身不同、擅长的技术不同,但是在云计算时代,它们终将殊途同归。HCI的评判标准可能从现在起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云交付、全云能力是对厂商最严峻的考验。考虑到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国HCI市场的格局可能存在变数,更多云计算厂商会深度参与其中,市场前三阵营也许会受到冲击。青云QingCloud就是一个潜在的前三争夺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