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阿里云目前最先进的自研弹性计算技术架构“神龙(X-Dragon)”首次全方位曝光,这种新型的计算架构打破了过去物理机和虚拟机的隔阂,既保留了物理机的性能优势和硬件级隔离,又具备虚拟机的弹性资源、分钟级交付、全自动运维的优势。
知名科技作家张广彬(狒哥)参与了云计算史上首次开箱直播,真刀真枪“扒光”了一台服务器,并现场演示了如何快速创建和部署云服务。
图1:科技大咖狒哥现场直播神龙“开箱”
自研核心技术 融合物理机和虚拟机的神龙架构
传统的物理机虽然性能强大,但部署麻烦、扩展性是硬伤,虚拟化则有一部分性能损耗,选物理机还是选虚拟机成为企业部署IT时面临的难题。去年10月,阿里云发布了首个同时融合物理机和虚拟机特性的“跨界”云服务器,解决了这一难题,其背后的技术就是神龙架构。
图2:阿里云自研神龙技术架构之MOC卡
据悉,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阿里云研发团队自研了“X-Dragon虚拟化芯片”,“ X-Dragon Hypervisor系统软件”、以及“X-Dragon服务器硬件架构”,这三部分组成了今天的神龙架构。其中X-Dragon虚拟化芯片在芯片层解决了虚拟机和物理机体系结果不一致的问题,让二者能够在系统软件层面保持100%兼容。
现场同档规格实例的性能测试中,基于神龙架构的阿里云弹性裸金属实例ebmhfg5.2xlarge(8vCPU) 在10000位圆周率计算Superπ中跑出了1分26秒的成绩,比AWS基于Nitro架构计算型实例c5.2xlarge(8vCPU)快了15%。
此外,传统的Hypervisor(Xen,KVM等)完全是通过软件的形式实现的,神龙的一大创新在于融合了系统软件和芯片的能力,不仅仅是可以支持X86架构的芯片,还可以支持ARM,Power以及国产CPU等架构。这种优势让神龙架构可以无缝联入传统的云基础设施,保持产品和使用体验的一致。
更适合大型企业的计算架构 5分钟完成从创建到部署
大型企业客户上云更加重视性能与安全隔离等,需要在公共云上搭建和线下统一的虚拟化或专有云环境,关键业务需要更加安全性的云端加密执行环境,以及异构计算GPU加速能力等。阿里云虚拟化资深专家张献涛表示,神龙架构创新实现了性能“零”损耗、上云“零“障碍,100%兼容阿里云产品生态,充分满足企业关键应用系统、高强度工作负载应用等上云要求,为用户了提供一种新型的计算资源交付方式。
在现场演示环节中,狒哥仅用5分钟不到就完成了从创建到部署一台弹性裸金属服务器。“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打造一个能让用户无障碍使用的产品,不仅在性能上追求高效,在设计上我们更多考虑的是用户的时间成本。”张献涛表示。
目前,基于神龙架构的弹性裸金属服务器已正式商业化售卖,支持8核、16核、32核、96核等多个CPU规格,并支持3.7 GHz ~ 4.1 GHz的超高主频实例,未来将有更多的云产品采用神龙技术架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安全公司Backslash Security警告称,Cursor AI编程助手的YOLO自动运行模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模式允许AI代理在无人工审批情况下执行多步骤编程任务,但其拒绝列表防护机制极易被绕过。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四种方法可绕过命令限制,包括混淆编码、子shell执行、脚本文件写入等。恶意指令可通过导入未审计的GitHub文件或处理被注入的代码库内容传播,使文件删除保护等安全措施形同虚设。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AI系统,能够仅通过简单的手绘素描就在复杂照片中精确识别关键点。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同类数据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模态学习。系统在动物关键点识别任务中达到了39%的准确率,超越现有方法约5个百分点,并且在真实手绘素描测试中表现稳定。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找到广泛应用。
数据中心服务器通常部署在机架或机箱中,但两者并非同一概念。服务器机架是容纳多台服务器的金属外壳,通常垂直堆叠;而机箱是容纳服务器内部组件的外壳,是机架内的较小模块。机架服务器体积较大,通常占用单个机箱;刀片服务器更小,可在一个机箱中部署多台。理解两者区别对数据中心设计至关重要,影响服务器类型选择、冷却效率和硬件部署方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DOTRESIZE技术,通过最优传输理论实现AI大模型智能压缩。该方法将相似神经元合并而非删除,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实验显示,压缩20%后模型仍保持98%性能,为AI技术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