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08日 新闻消息: 日前,在 GTC 2018 上,Vicor 团队见证了 英伟达 DGX-2 的发布,它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 AI 系统。DGX-2 使用 16 个 SXM3 GPU 卡提供每秒 2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性能,与前一代 DGX-1 相比,可提供 10 倍的深度学习性能,而功耗仅为 10kW。在展厅内,DGX-2 与 SXM3 卡一同展出,您可以在上面看到最新的Vicor 合封电源 (PoP) 解决方案以及我们的 PI3526 ZVS 降压稳压器。就在不久前的3 月 6 日,我们推出了 600A 稳定电流输出的 PoP 解决方案,其可将 48V 直接转换为 XPU 内核电压。
NVIDIA DGX-2:业界最强大的 AI 系统
合封电源解决方案消除最后一英寸供电问题
合封电源基于 Vicor 分比式电源架构 (FPA),已部署在各种高性能计算系统中,是 2017 OPC(开放式计算项目)美国峰会上的一大亮点。FPA 支持从 48V 直接转换为处理器电压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电流供给性能类似于常规 12V 设计,但功率密度是其 2 倍。基于 FPA 架构的功率转换和 Vicor SM-ChiP 3D 封装有助于PoP 器件实现更高功率密度。
高密度电源转换解决方案集成在两个模块中:模块化电流倍增器 (MCM) 和模块化电流倍增器驱动器 (MCD)。小型 MCM 有助于在封装上或在最接近处理器裸片的位置提供大电流,进一步消除了通过主板和插座传输大电流所产生的损耗。MCM 可消除困扰常规 12V 设计的"最后一英寸"处理器供电问题,因此,不仅可降低配电损耗,而且还可提高整体电源效率。
合封电源不仅可消除"最后一英寸"问题,为处理器高效供电,而且还可通过支持 48V 输入实现为整个机架的处理器高效供电。传统的12V供电架构,无法在不增加功耗和成本的情况下,为服务器机架上的多个大电流处理器提供强大的功率支持。与 12V 配电相比,采用 48V 配电,服务器机架可获得的优势包括减少铜箔、缩小连接器尺寸以及提高供电效率等。48V 配电有助于数据中心机架突破 12V 机架带来的功率限制(每个机架通常为 15kW 左右),从而可提高机架利用率。除了为数据中心带了巨大的便利外,合封电源的 48V 输入还非常适合为高性能防撞汽车及自动驾驶汽车内使用的处理器供电。
让 48V GPU 系统在原有 12V 系统中工作
在 GTC 上,我们还推出了最新的 NBM 产品,这是一款 12V 至 48V 非隔离的升压转换器,可为仍然依靠原有 12V 配电的数据中心的 48V 高性能 GPU 提供支持。NBM 采用 23 x 17 x 7.4 毫米表面贴装 SM-ChiP 封装,可将 12V 电压转换为 48V,提供超过 98% 的峰值效率、750W 的稳定功率和 1kW 的峰值功率。NBM 是一款完整的解决方案,既不需要外部输入滤波器,也不需要大容量电容器,而且还整合了热插拔及涌流限制技术。
NBM 采用 ZVS 和 ZCS 拓扑在 2MHz 下开关,可为动态负载提供低输出阻抗和 MHz 级的快速瞬态响应。刚过去的GTC 2018,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我们为我们的产品能成为 DGX-2 的一部分而感到振奋,Vicor将持续不断地为AI 应用注入创新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呈指数级增长。勒索软件、AI驱动的网络攻击和物联网设备漏洞成为主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和持续监控。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为网络安全带来新机遇。组织应重视员工培训、供应链安全、数据治理和事件响应能力建设。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cholarCopilot,一个革命性的AI学术写作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先检索后生成"模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动态文献检索和精确引用。基于50万篇arXiv论文训练,引用准确率达40.1%,大幅超越现有方法。在人类专家评估中,引用质量获100%好评,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这项创新为AI辅助学术写作开辟新道路。
AWS Amazon Bedrock负责人Atul Deo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软件变得更便宜和更智能。他在12月re:Invent大会前只有六个月时间来证明这一目标的可行性。Deo表示AI领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模型每几周就会改进,但客户只有在经济效益合理时才会部署。为此,AWS推出了提示缓存、智能路由、批处理模式等功能来降低推理成本,同时开发能执行多步骤任务的自主代理软件,将AI应用从聊天机器人转向实际业务流程自动化。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NodeRAG技术,通过异构图结构革新智能问答系统。该方法将文档信息分解为7种节点类型,采用双重搜索机制,在多个权威测试中准确率达89.5%,检索效率提升50%以上,为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