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紫光存储)以“芯存志远,胸怀乾坤”为主题的全系列高性能闪存产品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本次发布会上,紫光存储推出覆盖了从移动终端存储、PC笔记本电脑消费级存储,到数据中心云平台企业级存储的全系列高性能闪存产品。
新产品采用有eMMC、UFS、SATA、PCIe等各种接口协议和BGA、M.2、U.2等各类封装形式。其中集成3D NAND TLC的移动终端存储UFS2.1产品属我国国内企业首次推出。这些产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闪存产品可以满足各类存储应用需求,并将推动国内自主品牌市场的快速发展。来自业内的合作伙伴、大客户以及主流媒体共计近百人共同参与了新产品发布会。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CEO齐联在本次新产品发布会上指出:“存储产业虽是信息电子行业的细分领域,却有着无比巨大的体量和持续的高速成长性。但目前,这个产业的上游产品技术完全掌握在少数几家海外巨头手中。紫光将致力于做这些巨头们的平衡者。为此,紫光会投巨资打造一条从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存储产品模组器件以及控制器的研发、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再到存储系统的开发、制造、实施和服务的完整存储产业链条。其中,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已于去年底完成32层3D NAND闪存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工艺的研发;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和紫光西数也已于去年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全闪存存储系统。本次紫光存储推出全系列高性能闪存模组部件产品,标志着我们这条完整的存储产业链条基本搭建成型。接下来就看紫光所表现出的平衡能力了。我们相信紫光存储将快速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闪存制造商之一!”
紫光存储成立于2017年8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紫光存储秉承自主研发加国际合作的双轮驱动策略,不仅拥有独立自主的闪存控制器和完整的高端SSD产品的设计能力,并且凭借紫光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行业号召力,已经与行业内知名的厂商——英特尔、南茂、光宝、群联、慧荣和MARVELL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为紫光存储产品提供了从部分控制器到颗粒的封装、测试、筛选、SSD制造管理及成品测试的成功经验及解决方案。
在一系列新发布的产品中,紫光存储eMMC系列闪存产品面向中高端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符合JEDEC eMMC 5.1协议,并采用小尺寸且低高度153球 BGA,顺应现今消费电子产品薄型化需求。它集成了新一代3D NAND TLC,兼具高存取效能、高可靠度及合理储存成本,支持32GB、64GB、128GB大容量应用。
首个国产品牌的紫光存储UFS系列闪存产品面向旗舰智能手机和高端平板电脑等领域,采用最新JEDEC UFS2.1协议,并支持双线MIPI M-PHY HS-Gear 3物理层,传输速度可高达11.6Gbps。它提供SSD等级效能、高可靠度,并兼顾可携带消费产品的低功耗需求,支持64GB、128GB、256GB大容量,全面应对新一代旗舰级智能手机、高性能平板电脑的存储应用需求。
紫光存储企业级S6110 SATA SSD面向兼容基础设施和低成本数据中心升级需求等领域。它使用了高可靠度的3D NAND TLC作为存储介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NAND管理算法,在根本上保证企业级SATA SSD对可靠性的要求。其业界先进的纠错算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SATA SSD的寿命,使IT部门可以使用更低的成本升级存储设备,并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有更灵活的选择。
紫光存储企业级P8130 PCIe SSD面向高端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领域。全面支持NVMe1.2,彻底解决了现代化数据中心I/O的瓶颈。它的高IOPs和带宽,及持续低延时极大的满足了客户数据接入的QoS要求。该产品以高可靠度的3D NAND TLC作为存储介质,结合高效的固件算法,不仅提供了高性能,同时也提供了高可靠性。其LDPC纠错算法的引入,大大提升了3D NAND的使用寿命,从而在性能、容量及成本上达到更优的平衡。
紫光存储企业级P8160 PCIe SSD面向高端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领域。它使用紫光存储自研TAI控制器,支持PCIe 3.0x4,全面支持NVMe 1.2。最多支持16个NAND通道,提供了高吞吐量的基础。其双通道40bit DDR控制器、带有ECC功能SRAM,让内部数据的接入速度更迅速。它的温度实时监控反馈系统,可根据设备运行环境,动态调整业务处理能力,避免散热不足对设备的损伤及数据的丢失。强大硬件与高效固件的完美结合,让紫光存储 P8160 PCIe SSD产品具有企业级SSD需要的高速、高可靠性特质。它针对稳定度更高的Qos要求,可全面满足企业级客户的苛刻需求。
紫光存储消费级P5120 PCIe SSD面向一体机、笔记本、超级本等消费级领域。使用M.2封装形式,高可靠度的优质3D NAND TLC提供了一般产品无法比拟的可靠性能。其成熟的主控方案,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强。消费级产品中高纠错能力算法(LDPC)的使用,使3D NAND TLC的使用寿命更长,无论从性能、可靠性还是性价比,S5120都成为消费类存储中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
存储业内专家,中桥调研咨询高级分析师郭平认为:“在存储产品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产生地和消费地,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需求增长迅速,并拥有全球半数以上的大客户,其中包括顶级互联网应用公司、领先的电信和骨干网路运营商、全球知名的手机整机、服务器、PC笔记本电脑厂商等。但从2016年以来,中国存储产品的大客户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存储产品缺货、价格高企的严重影响。紫光存储全系列高性能闪存产品的推出正好满足了国内众多大客户的需求。”
展望未来,紫光存储将继续加大消费级和企业级存储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苏州SSD生产基地,尽快满足国内大客户的各类需求,为实现我国存储产业的全面国产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专家Sungjoo Yoon在TED演讲中提出"偏好原理",认为了解用户喜好信息越多,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技术。他将市场变化比作"地壳运动",从1969年命令行界面到80年代GUI,再到90年代网络界面,技术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建立信任,而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非人类参与者将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现代AI视觉模型具备强大的图像排序能力,能够理解年龄、美观程度等连续属性并进行准确排序。研究测试了7种AI模型在9个数据集上的表现,发现CLIP模型表现最佳,且仅需极少样本就能学会排序。这一突破为照片管理、电商展示、社交媒体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微软推出了Copilot Vision AI新功能,该技术能够扫描和分析用户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这项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理解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应用程序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建议。此功能的推出标志着AI助手向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集成迈进。
KAUST团队开发UnMix-NeRF技术,首次实现3D场景重建与材料识别的同步。该系统利用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识别物体的材料特性,不仅重建逼真3D场景,还可自动分离不同材料区域。技术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优异,为机器人、增强现实、工业检测等领域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