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CNET中国·PChome.net 2008年9月6日
关键字:
武警士兵手捧竹简排练
奥运开幕式精彩表演让世界为中国惊叹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电子卷轴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题:为祖国争光 为奥运添彩 为军旗争辉——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奥运会开闭幕式表演纪实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一幕幕规模宏大、精彩绝伦的场面,让全世界为之赞叹。
承担主要表演任务的,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万多名官兵。
在北京奥运会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官兵们在向世界诠释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让世界从更多的视角认识了中国军人。
精益求精的追求
“礼宾表演既有‘操场’动作,又有‘舞台’动作,对于平时操枪弄炮的官兵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北京奥运礼宾训练大队大队长李乃刚说。
礼宾表演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场戏”。开幕式上,由沈阳、北京、兰州、济南、成都五大战区120个单位2200余名奥运礼宾队员表演的《击缶而歌》,以排山倒海、气贯长虹的气势,叫人为之一振。
李乃刚说:“击缶的动作既要求展现中华民族朝气蓬勃、自强不息的精神,又要体现磅礴之气、阳刚之美。”
为此,大队让队员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体育、心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知识,邀请太极拳老师授课,邀请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主播讲授奥运文化与体育文化,还建起了“奥运文化廊”,潜移默化地提高队员们的艺术修养。
《击缶而歌》动作复杂繁多,整个节目每个人要做1000多个动作,在平时的训练中,战士们平均每天要做30套训练动作,每套动作至少要找准45个鼓点,212次变换动作,跪地300次,下蹲240次。
“这样的训练强度一点不比军事演习差!”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岳得全说。
为让整体动作配合得精准无异,战士们把200多个动作转换分解为脚位站立点、抬头角度点、马步高度点、抬手定位点、甩手打击点、仰身转身方位点等10个定位点,成排成列地练抬手角度、转身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拉线定位,较好地实现了角度、高度、速度的一致。
靠着一丝不苟、严抓细抠的精神,靠着对节目精确度和准确度的追求,在表演中,他们千人如一,没有丝毫差错。
在北京奥运会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万余名官兵承担了奥运会两大类53个项目开闭幕式表演及服务任务。不论是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丝绸之路》《活字模》《天涯海角》等,还是闭幕式上的《记忆之塔》《鼓阵》《独轮车》等节目,官兵们都以大气磅礴、精美绝伦的表演令人们叹服。
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赞叹说:“换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这样出色地完成这么复杂、庞大、艰巨的任务。只有我们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这样挺身而出,做到这样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纪律严明、无私奉献。”
奥运开幕式展示的辉煌中国古代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舞台就是“战场”,表演就是“打仗”
开幕式是奥运会最重要的文化礼仪活动,也是世界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参演官兵责任重大。但是习惯了军旅生活的官兵们,一下子聚焦在镁光灯下舞旗吟唱,着实有些难以适应。但官兵们深知,舞台就是“战场”,表演就是“打仗”,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
《活字模》表演的897名队员,要在4分钟内完成121996个动作,每人平均2秒钟做一个动作,而且每个人所做动作各不相同,要求动作误差小于2厘米。为了练就一身硬功夫,他们起早贪黑强化训练,除了睡觉、吃饭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组织表演训练。
中午时分,训练场地表温度高达40摄氏度,队员站在容积不足1.5立方米的狭小空间内,顶烈日、冒高温,每人每天重复表演动作数千次,每场表演近500个动作,衣服和胶鞋上留下了一层层汗碱。
由北京军区某红军师组成的“星星人”表演队和“纱缦”表演队,担负开幕式《星光》和《自然》两个节目的表演任务。根据节目安排,他们按照国家体育场“鸟巢”搭起一个“人体鸟巢”,这是节目中难度最大的标志性造型动作。
5月初,“星星人”表演队组织与山东武校600名学生进行搭建“人体鸟巢”合练时出师不利。“我们负责底座和二层搭建,可武校学生说啥也上不去,训练现场一下就乱了,导演急得直跳。”“星星人”表演队一中队队长高仲斌说,“其实搭建‘人体鸟巢’,难度最大的是标志性造型动作‘牌楼三’,这和我们平时训练中的‘三个协作攀登’差不多。”
凭借多年组织军事训练的经验,高仲斌很快就找到了“牌楼三”的训练诀窍。按照高仲斌“一蹲、二踩、三上肩”的组织训练方法,不到4个小时,所有队员就学会了全部动作。导演组决定搭建“人体鸟巢”,以部队官兵为主,依托部队组织排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仅用5秒钟就能搭建起一个最初需半个小时才能搭建完整的“鸟巢”,而且造型能保持20分钟不动。
精美的零误差表演
30米高塔!几百人从四面八方一齐冲向塔体,犹如激流,又似烈火,令人惊叹!
作为奥运会闭幕式上圣火熄灭后首个出场表演的节目,由武警驻津某师表演的《记忆之塔》,承载着展示中华文明,弘扬“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重任。
武警驻津某师官兵担负着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14项文艺节目表演和保障任务,在所有参演的上百个团体中,他们是一次性用兵最多的,也是承担任务最重的。
这个节目由7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数十个动作,全部在高空中完成,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奥运会闭幕式执行副总导演、《记忆之塔》表演总指挥章东新说:“之所以选中武警官兵,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有攀爬能力的训练,身体素质过硬。在30米高的塔上自如地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没有相当的体力是无法完成的。”
爬塔训练中,最累的要算是“冲塔训练”,为了达到三维动画的效果要求,队员们每天要在上下30米高空中往返至少100次。
“攀爬最多的时候,一上午爬了190趟。整个上午只休息了20分钟。训练结束后,好多人的手都磨得血肉模糊。”队员郭建龙回忆说。
记忆塔顶上的“五人组合”是节目的点睛之笔,需要在30米高的塔顶,在直径不到4米的高空腾跃起舞,还要完成上百个高难度动作。
章东新说,战士们的表现令人感动。训练时,大家都抢着到最顶尖那层的最危险处表演。他们以上到最高一层为荣,换到底层就觉得没面子。“当我宣布一个小组落选时,问他们有没有意见?他们大声说‘没有意见’,可每个人都流下了眼泪。”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丰收的硕果。在闭幕式上,官兵们精准地完成了每一个运作,用难以置信的零误差表演,将《记忆之塔》呈现在了世界的面前。
“我敢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章东新说。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