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ZDNet>服务器频道>高性能计算-zhiding>50岁的IBM大型主机……尚能饭否?

50岁的IBM大型主机……尚能饭否?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今年是IBM大型主机(System z)50周年,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IBM主机又如何融入新的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并体现出自己独有的价值?近日在中国落户的IBM全球首个System z云与Linux卓越中心,带给了我们新的愿景……

赵效民 来源:ZDNetserver频道 【原创】 2014年03月20日

关键字:大型主机 云计算 zEnterprise System z IBM

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3月20日 原创(文/赵效民):如果要在现存IT系统中评选资格最老,历史最悠久的产品家族,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IBM大型主机(IBM Mainframe,下文简称IBM主机)的王者资格。今年是官方定义的IBM主机诞生第50周年,不过若从根源算起,IBM主机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但是当今仍活跃在市场上的System z传承于1964年发布的System/360,在IBM官方的定义中,System/360才是IBM主机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1964年4月7日,IBM大型主机家族的第一款产品System/360正式发布,到了2006年4月更名为System z,包括于2010年推出的新命名的系列——zEnterprise 

IBM主机:50岁生日快乐!

正因为有了如此长久的历史,让很多人都对IBM主机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可能是敬畏、仰慕、感慨或者是叹息,尤其是对于成长于互联网兴起年代的人们,对于IBM主机的感觉可能就是那种面对垂暮老者的感叹。的确,如果将IT系统变成人的话,IBM主机一定会倍感孤独,曾经与他共同驰骋沙场的对手们,如今早已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上了生辰卒日(还记得当初业界著名的IBM蓝色巨人与“七个小矮人”吗?),而IBM主机则仍然在永不停歇的IT变革浪潮中,在与不断涌现的后生晚辈的残酷较量中迎来了自己50岁的生日,如果换作是你,会做何感想呢? 

但不管怎样,IBM主机家族能走到今天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毕竟在IT领域能持续50年而不倒的产品家族几乎没有。历经50年风雨走到今天,完全体现出了IBM主机的坚韧与顽强。但适者生存是不变的法则,IBM主机也不可逃脱。IT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在永不回头的时代列车上,后来者不会为前辈“让座”,能否继续留在时代的列车上,完全是靠实力说话。其实,IBM主机50岁生日过得并不轻松,随着近几年的IT变迁,让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对其更多的只表现出礼节上的尊敬,而对其是否仍然适合存在于时代的列车上,则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的声音。事实上,就IBM主机近几年的表现来看,也的确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讲,IBM主机50岁的生日气氛并不轻松。 

 

相对于2004年,2013年IBM主机的销售额下滑了约1/4 

从2004年至2013年这10年间IBM主机的市场表现来看,并不算亮丽,基本上处于一年正增长、一年负增长的交替状态。在这10年中可以看出IBM逐渐加快了主机更新的频率,从System z9到z10间隔3年,这基本上也是以往主机更新换代的频率。而从z10到zEnterprise 196(可以认为就是z10)则是两年,一年之后推出了zEnterprise 196的低端型号zEnterprise 114,一年之后推出了zEnterprise 196的继任者——全新的zEnterprise EC12(相当于z12,简称zEC12,EC代表Enterprise Class,即企业级),再一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推出了zEnterprise 114的继任者zEnterprise BC12(简称zBC12,BC代表Business Class,即商用级),也是目前最新的一款主机。 

 

IBM当今最强的主机——zEC12,在不久前举办的IBM Pulse 2014大会上,IBM展示了透明机柜的zEC12主机,从上至下分别为备用电池组、CPU/内存模组(IBM称之为CPU Book,可插4个,机柜中只放了两个)、水冷系统(另有风冷系统可选)、I/O模组(最下面发光的机箱)。如果以计算能力来衡量,摆满一万个足球场的System/360,才相当于一台zEC12 

 

zEC12的主处理器特写(主机中最多装载4个主处理器),采用多芯片模组形式封装,功耗1800W,内部集成了8颗芯片——6颗处理器芯片(CP)与两颗存储控制芯片(SC),每颗CP拥有6个核心(由5个处理核心和一个协处理核心组成),CISC指令集架构,主频高达5.5GHz,EC12总共拥有120个处理核心,除去冗余配置,可用处理核心总数为101个

 IBM主机以比PowerSystems更短的时间间隔更新换代,但并没有在市场增长率上获得明显的效益,就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IBM主机销售额同比负增长12.6%,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态势。而综观10年的表现,有3年是在新机发布当年实现正增长,有3年则是在新机发布当年出现负增长,可见IBM主机的市场压力之大。而从主机销售的起伏中,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主机态度之挣扎。 

对于IBM主机销售上下波动,渐渐下行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出十之八九——在当今一片“互联网思维”的呐喊中,IBM主机这种极端的Scale-Up系统似乎越来越边缘化,这并非说市场已不需要主机,但越来越多企业都开始尝试用源于互联网IT的Scale-Out架构来替换Scale-Up系统,在这一潮流下,比IBM主机更受冲的其实是同门的PowerSystems,并为x86大行其道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由于主机在IT系统中常常处于最关键的位置,承载最关键的业务应用,所以主机用户大多不会轻易替换,这也为主机提供了可贵的安全空间。但是,一种系统被边缘化的表现就在于它的销售更多的来自于原有用户的固定升级,而离主流市场趋势越来越远,也即新客户不见增长,老客户则越来越少。最终,当用户的数量“入不敷出”使其不能再支撑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正常循环时,也就等于走向灭亡。 

因此,如果一直倚老卖老,死守传统关键业务市场,那么IBM主机这50岁的生日过得除了感慨就是惆怅,IBM也非常明白这一点,从而为其送上了一份重量级的生日礼物——在中国,为IBM主机成立全球首个System z云与Linux卓越中心!

System z与Linux卓越中心:让IBM主机重回主流

2014年3月12日,IBM全球首个System z云和Linux卓越中心(下文简称“卓越中心”)落户位于北京上地的IBM中国系统中心,专程从美国赶来的IBM系统与科技部System z全球总经理Patrick Toole先生,以及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系统与科技部服务器解决方案总经理侯淼先生,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主机销售总经理李航先生等重量级嘉宾出席了揭幕仪式,由此可见IBM对此事的重视,从侧面也反映出它对于IBM主机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左起:IBM系统与科技部System z全球总经理Patrick Toole先生,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系统与科技部服务器解决方案总经理侯淼先生,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主机销售总经理李航先生

从“System z 云和Linux卓越中心”的名字上,我们就可以清楚感觉到IBM准备在主机上的发力点,而这也正是当今IT发展趋势中两个重要的基点——云已经成为业界广泛认可的未来IT形态,新的IT创新都将以其为基础或平台来展开,而源于开放生态环境的Linux则在企业级应用平台市场有着巨大潜能,伴随着云的普及,其作为应用承载的平台软件角色将愈发重要。抓住这两点,将能大大缓解IBM主机被边缘化的局面,并有可能借机将IBM主机带到主流的发展趋势当中,继续奔向下一个甚至更多个50年。

IDC报告显示,Linux服务器需求持续受到云基础设施部署的推动而保持增长态势,2013年第四季度,Linux服务器在整体服务器营收当中已占据28.5%,同比提高4.6%。IBM系统与科技部System z全球总经理Patrick Toole先生介绍到,IBM从2000年开始支持Linux on System z,System z的顶级的企业级特性结合Linux的开放优势,使Linux on System z备受用户推崇,目前已有3000多个面向Linux on System z的应用,仅2013年上半年就新增或更新了超过180个;System z全球客户100强中有81%的客户都在大型机上运行Linux系统。

与此同时,云计算的发展在近几年愈加成熟,同样源于开放生态环境的OpenStack已经成为获得业界广泛支持的云平台。IBM也在2012年成为了OpenStack基金会最顶级的白金会员,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IBM此次成立的System z云与Linux卓越中心,就是将Linux与OpenStack在IBM主机上做进一步的加强、融合与方案给体现。

对Linux和OpenStack的加大投入与深度支持,是IBM拥抱开源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如今也将在IBM主机平台上深入实践,借助两者的合力,将最大限度的推进IBM主机在企业应用与云服务领域融入当今主流,避免被市场边缘化

zEC12的低端版本zBC12主机,IBM在其基础上专门推出了Linux专用版本(仅支持Linux而不支持z/OS),IBM称之为ELS,即Enterprise Linux Server(企业级Linux服务器)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系统与科技部服务器解决方案总经理侯淼先生表示,System z云和Linux卓越中心涵盖四大功能,并可利通过“主机云”进行提供四大方面的服务:

1、解决方案演示——System z硬件、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和Demo演示。
2、教育和培训——为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关于硬件、软件的系统接入、Linux编程、z/VM、IBM WAVE、System z在云、移动、分析和数据方面的软件培训。
3、解决方案测试/PoC测试——基于Red Hat、SUSELinux的PoC应用测试和优化、应用迁移辅助、性能基准测试。
4、客户体验——最新的zEC2、zBC12和软件完成客户体验。

在此卓越中心成立之前,IBM就早已在中国开展了主机和Linux研发业务,此次的卓越中心则是进一步加强与整合。Patrick Toole表示,“IBM主机自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市场,而相关的研发力量也开始向中国投放,1995年在北京成立了IBM中国研究院(全球共有12个),之后在中国成立了七个Linux开发中心。在2014年又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卓越中心,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历史性的时刻。”

北京System z云与Linux卓越中心成立的底气与背景,它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IBM主机的市场增长潜力,让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IBM中国区400多名System z相关开发人员中的15%将组成中心的支持团队,此外来自伯布林根、波基普西、蒙彼利埃、盖瑟斯堡实验室的250多位主机专家组成虚拟团队对该中心进行支持。随着全球首个卓越中心在北京成立,可以预计中国的研发人员将承担更多的重任,而中国市场上庞大的需求(目前中国市场是IBM主机销售最好的市场之一)与丰富的企业样本,也将为卓越中心提供良好的业务环境。

50年的主机发展:50年的IT轮回?

回顾IBM主机5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可以看清企业IT形态的变化轨迹,而在恍惚中,总会给我一种仿似轮回的感觉。所以要想分析IBM主机是否还能适应当前及至未来的IT需求,有必要先简单理一理前50年的企业IT发展历史:

IBM主机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承载大型应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看作是企业应用与数据集中央处理平台(比如System/360支撑了NASA的登月计划)。而在此之后由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与规格的企业,但原本就是为大型机构开发的IBM主机过于高端,所以小型机(Small Computer)出现了,他们在RISC处理器平台上运行UNIX系统(IBM主机一直是CISC处理器),让更多的企业可以有机会享受到IT的力量。再之后x86平台诞生,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起了更低成本的IT平台,这就是x86服务器与个人电脑(PC),也由此让IT真正的与个人产生了关系,并带出了Windows、Linux等庞大的生态体系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再往后,随着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和人距离更为紧密的IT设备不断小型化,高性能化,最终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终端,它们构建成了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由于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彻底颠覆了应用与数据访问的方式方法,从而为企业IT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并带动一系列的IT创新——比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因为互联网访问的便利性,以及互联网业务所需要的灵活性,让企业内部的IT必须要向更为动态的形式转变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从而诞生了私有云。另一方面,互联网性能的提升,也让通过网络从外部直接获得IT资源与服务成为了可能,从而催生了公有云的快速发展(想想亚马逊AWS、Windows Azure、SOFTLAYER、Salesfocer等)。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用户都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并且伴随互联技术的进步,可以将越来越多的原本不具备联网能力的物体,都纳入互联网的数字化世界中后(这就是物联网),我们又通过互联网汇集来了洪水般的数据,大数据处理技术由此浮出水面。最终,云、大数据、移动互联成为了我们今天IT世界的核心基石。

以上的陈述,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认同的,也因此有人像地球的地质年代一样,总结出了IT发展史中的几个时代——主机时代、小机时代、PC/服务器时代、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等等……有的甚至标上了Winner与Loser。

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IT发展阶段描述图(由某著名人生导师提供),甚至标明了成功者与失败者,但在我看来并不严谨,它是只IT发展热点的梳理,并不能真实反映IT整体架构形态的本质

很多人都认可上图中的总结,可以看出IBM主机在个人电脑时代就列入了“失败者”行列,不过在我看来,单就从逻辑上看,把主机列为失败者,理由并不充分。因为这张图并没有揭示IT发展背后那不变的本质。

在很多分析师的眼中,永远只关注在IT发展潮流中的事物,似乎潮流以外的就是失败者,是过时的,这一立场本就有待商榷。因为从上文的IT发展历史的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其实只是在描绘了IT不断普及,并离人越来越近的历程,从主机的高高在上,到小机的扩大市场,再到PC/服务器的平易近人,最后则是智能设备的如影随形,它是一种IT发散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视角,或者说是不同时代的IT热点描述,可如若因此而否定之前的所有,冠之以“失败者”则明显有失偏颇。

我们可以换个视角——不管IT离人有多近,不管云计算有多强大,哪怕是植入骨子里,都需要有一个应用与数据处理的平台,它可能在本地,也可能在远端,而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支撑与数据分析是与个人终端分离的。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甚至是传统PC其角色都将向一个远程的I/O界面靠拢。所以,从应用和数据处理本身来看,大型主机时代与当前的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数据的传输路径变了,应用的访问渠道变了,I/O的界面与后台的数据中心的距离变了。

回想当初IBM主机的诞生理由,就是要成为应用与数据的处理中枢(Hub),在它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也就是通过瘦终端来调用应用和数据,后来演变为PC/服务器的模式,而如今在云时代,很多企业又开始利用瘦客户端来访问后台集成化的桌面、应用与数据(比如VDI),以保证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业务持续性和更便捷的管理性,这难道不像是一个轮回吗?——当年IT从大型主机开始,从原来的大集中逐渐向下分散成小型机、x86服务器,再演变成独立的应用孤岛,后来孤岛太多影响了业务效率,又开始研究大集中,在互联网与云时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以云的动态资源池来打破应用孤岛,以统一的后台资源供给,来整合前端的所有应用与数据,为全局的IT动态管理与大数据分析提供平台基础。结果就是,规模更加庞大的云数据中心,集中度更高的应用与数据架构,而个人的访问终端则变得轻便、小巧,很多时候不再需要PC等级的计算能力与完备的功能。

有人可能搬出“互联网思维”来指出,基于互联网的IT是没有中心的,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肯定是与IBM主机的风格相左,也预示后者不可能适应前者的生存环境。但是,这一论调的提出者可能并没有搞明白互联网没有中心不假,但不可能没有角色之分。企业里搭建的Hadoop分布式平台内各数据节点是平等,没有所谓的Hub中心,但这个平台是不是这个企业的一个数据处理的Hub呢?同理,互联网公司搭建的PHP分布式应用集群,其内部也没有所谓的应用中心节点,但这个集群本身在企业IT的架构中无疑就是一个PHP应用Hub。弄清楚这一点,再看上面那幅图的表达,是否会让更多人也感觉并不严谨呢?所以,互联网的根本作用在将不同的IT角色更为平等、畅通的互联在一起,但对于每个角色具体的形态(是Scale-Out还是Scale-Up)并没有相应的限定。

因此,IT发展进程中,处于后台的数据中心永远是根本,不管前端的热点如何演变,IT信息化处理的形态与本质并没有根本的转变,只是在跟随时代的变迁进行着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调整,但是,当前的大集中显然和50年前的大集中,在IT形态上有了很大不同,其所基于的技术理念、平台、标准、架构等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型主机与其他IT设备一样,其角色定位并没有变,就看人们如何利用它了。跟不上IT形态的外在变化,不能胜任新的业务需求,自然淘汰,反之则有可能紧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演化,这就如生物根据环境不断自身进化一样,生生不息。IBM主机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能否这种轮回中,重新胜任自己的角色。

我比较赞同侯淼在此问题上的比喻:“你可以看到过去汽车的发展和火车的发展,当有汽车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火车可能不需要了。但是你发现火车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包括从以前传统的蒸汽,到目前普通铁路到电气化、高铁,为什么?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效益,当A点、B点的时候,它的旅游者不多的时候,往往通过汽车,基本上成本会比较少,可是当有很多的客户群在两点去运动的时候,火车变成越来越有效率,因为你的票会变得越来越便宜,当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你的交易、数据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人们就习惯于把它进行集中化管理,以减少管理的风险,增加方便性,提高安全性。”

他表示,“当集中管理的时候,这时候主机的平台又会起来,因为主机的Scale-Up和当前盛行的Scale-Out的区别在于,前期投资的话主机会贵,但是你的关键交易成本就会降下来。很多先期的任务,客户就用Scale-out的x86,当x86到达一定的程度,每一个交易量就很恒定了,客户就会考虑集中化,这跟我们平时自己的行为也是相近的,平时你家里的四五口人都用电脑,当你的数据库多的时候你会把它放在本地硬盘上,当你有很多照片,会买一个更大的硬盘便于管理,这种行为在企业也是一样的,所以主机的价值在于,当客户想更高的集中化时,可以提供很好的经济效益。”

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使IT的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再次的大集中需求将成为IBM主机新的机会,但此时的大集中与几十年前的大集中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其所基于的技术理念、平台、标准、架构早已时过境迁,而与Linux、OpenStack的深度结合,也正是为此所做的准备。这里说明一下,图中所说的IFL(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集成Linux引擎)即是一个主机处理器中的一个核心,它通过将通用的主机处理器核心进行初始化而成,可以看作是一个逻辑CPU,专门用于执行Linux应用,17个IFLS即代表用了17个主机CPU核心,即可完成对204台x86-Linux服务器的整合,由此可见IBM主机的性能和整合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对于云和数据处理的需求将迅猛增长,也必然会带动更多的云计算中心的建设。目前很多的云计算中心都在标榜自己的服务器数量,而越来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能源供给、占地空间、全局的管理、运营成本等等,甚至已经有全球顶级的云计算服务商都开始为此而头疼。也因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硬件创新,比如高密度ARM服务器、开放架构的机柜服务器等(如Facebook的OCP,英特尔的RSA),目的都在于降低能耗,并降低占地空间的增长速度,同时便于在更大规模上的集中管理。也有一些企业则开始尝试用更高端的Scale-Up服务器来整合更多的低端服务器,降低总体的数量,因为有时候即使你有钱、有电,也没有更多的空间来部署新的服务器了。这并非技术与业务需求上的限制,但也确实让人们看到无休止的Scale-Out之后可能带来的严重问题。

可以肯定,追求更高的整合效率,更为集中化的IT形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或关注,可能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这也将是IBM主机重回客户视野,并由此获得崭露其他优势特性的宝贵机会。

>移动互联网下的云时代:IBM主机如何安身立命?

IBM主机在移动互联网与云的时代还有多大的竞争力,一直是业界所争论的话题。前方已经讨论了IT处理形态的本质,不管是云还是互联网,它们只是应用与数据的一个承载、表现与访问的形式,最终还是要落在实际的处理平台上。这个平台将因业务的特点与需求,有着不同的选择。我始终不认为一种IT平台可以完美胜任所有的业务应用,不管是Scale-Up还是Scale-Out,同样也包括IBM主机,即使它再怎么变化,我们也不能想像一个小型企业会采购它。因此,我肯定主机的价值,但并不代表它是万能的。

切实的分析当前IT形态下的应用需求,以及IBM主机的特点,双方的契合点即是后者可能的理想角色定位。IBM为此总结了四个方面:数据洞察、安全可用、云和移动。借助于IBM主机传统的优势,再结合Linux与OpenStack的力量,IBM主机将有可能找到自己在数据中心里新的生态空间。

在安全与可用性方面。IBM主机向来在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单从EAL 5+(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的安全认证以及5个9的可用性来说,的确是企业最关键业务平台的理想载体

由于IBM主机的定位,也意味它往往是掌握着企业最为关键的数据中杻,借助于外接的zBX(zEnterprise BladeCenter Extension,主机刀片扩展,采用POWER与至强刀片服务器)设施,可以让IBM主机拥有强大的直接数据分析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更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当然也可以与其他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互联,组成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云应用方面,全美互惠保险公司(Nationwide Insurance),是美国最大的多种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公司主要提供有关金融和保险的服务。该公司通过System z整合了3000台x86服务器,构建了混合平台私有云,减低电力、制冷和空间成本高达80%,在整合后的前三年节约了1500万美元的开支

在移动互联方面,IBM主机的强大交易处理能力与安全性,在移动互联方面有着很好的发挥空间,南非的FNB银行就在IBM主机上部署了移动银行交易系统,充分体现了IBM主机在移动交易处理方面的优势,平均交易响应时间仅为30ms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出IBM主机传统的优势——安全、高可用、高交易吞吐量,在当今社会仍是有价值的(System z名字中z的含义就是Zero Downtime,即零宕机)。按照IBM给出的数据,zEC12每秒的CICS(Custom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客户信息控制系统)的交易量可达110万次,而百度全球每秒的搜索量仅为57870次。而从底层来讲,IBM主机也是很多当前热门技术的鼻祖,比如虚拟化以及逻辑分区,zEC12可以支持60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可以直接部署操作系统,也可以再通过z/VM来生成更多的虚拟机。一台满配的zEC12(3TB内存),初始化满额的IFL(101个)后,可以轻松虚拟出3000多个Linux服务器,这对于现有的其他单一IT系统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但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更为强大的管理软件,以及更强大的应用承载平台,来改造主机,让其强大的特性能与新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这也正是加强对OpenStack与Linux投资的必要。借助它们将开放的云和应用环境,和IBM主机相对封闭的硬件平台相整合,从而可以尽量将硬件本身抽象化、透明化,并使之具备与云、移动等应用需求相符的能力(比如云平台的管理、调度、与大数据平台的融合等),让更多的用户可以更方便地通过OpenStack与Linux,将自己的IT环境架设在强大的主机平台上。与此同时,主机本身的潜能也会进一步的发挥出来,体现新的价值——这就是IBM主机全面拥抱OpenStack与Linux的理想境界。

在卓越中心的发布会现场,IBM也展示了这种愿景,通过一些现场的演示,让我们相信IBM主机已经具备相应的能力。

IBM主机的虚拟化控制仪表板,可以提供完整的控制能力,并拥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IBM主机上的OpenStack管理界面,目前仍然是内测状态,不过今年上半年IBM发布的发行版中(IBM称之为OpenStack Enterprise Edition),就会提供这一功能,它将使IBM主机真正纳入主流云平台的管理范畴

IBM主机的警用信息移动解决方案,它采用了三个逻辑分区,第一个分区上部署的是z/OS实例,运行最为关键的CICS、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及核心数据库,另外两个分区则通过z/VM虚拟化平台部署Linux实例,运行相关的移动应用与HTTP服务器,这两个分区中某些平台互为热备,最终外接zBX中的DataPower,向移动用户交付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台主机中就实现了企业IT中的典型三层架构——Web接入、应用、数据。据悉这套系统已经被著名的纽约警察局(NYPD)所采用

IBM的展示基本上侧重于主机本身的特性发挥上,让我们看到了其与云、移动化结合的潜力,而对于IBM主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具体拥有怎样的实力,IBM的工程师评估到——4-5台的zEC12即可支撑起京东这种规模电商的所有业务,当然这只是猜测,但至少就我而言,希望此类的案例能早日出现。

展望:愿景美好 但重在策略与执行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能基本明白IBM主机面向新的IT趋势与用户需求,其基本的努力方向。就愿景来说,IBM主机目前的发力点,我是认同的,但是说到和做到是两码事,很多时候意愿与最终的结果可能相差甚远,因此现在要对IBM主机的未来有过于乐观的评价,还为时尚早。

首先就是IBM自身的问题,其硬件部门STG的年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307亿美元降到了2013年了143亿美元,降幅超过了50%,已经明显超过了IBM主机的下滑幅度,因此STG本身的复兴能力,对于IBM主机的具体市场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长久以来,IBM在各产品线的推广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协同效应,给人的感觉就是各自为战,总体战略也不清晰,而这很可能是IBM硬件本身质量与性能都不错,但一直下滑的一个关键原因,如果源头的整合推广能力不到位的话,将会给IBM主机的美好愿景带来新的压力。不过,在出售了System x之后,STG的精力应该会更加集中,就看能否与IBM其他部门协调好OpenStack、Linux等软件方案的深度整合,并进行有效的推广。

IBM硬件业务的不断下滑,反映出了IBM产品品质之外的其他问题,而这些背后的问题可能也将影响到IBM主机的业务增长

其次,在IBM主机的推广策略上,坦白的说我并没有看到非常令人心动的内容。在IBM的宣讲中仍然强调的是IBM主机固有的特性与优势,并重申IBM对主机的重视与持续发展的保证。但在如何快速融入云时代的作法方面,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让IBM主机强大的实力得以迅速的展现。即使是卓越中心的建立,其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没有让人心动——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常规动作,理应如此,只是按部就班,而非什么惊人之举 (但不是说不重要,只是以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来讲,就显得不那么受人关注)。此外,从IBM给出的IBM主机新一代发展策略中,也并没有看出什么新意。

IBM中国给出的主机面向2015年的发展策略,可以看出基本还是围绕传统业务的加强与扩展,虽然卓越中心的全称里是有云的(System z与Linux卓越中心),但在图中的关键描述中,没有任何明显的云相关项目,对云的融入感并不强烈

当然,IBM的一个重要思路在于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来推广IBM主机,比如与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管理服务提供商)合作,通过建立相关行业的专用云(即行业云)来扩大IBM主机的应用范围。这方面,易联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IBM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双方基于IBM主机以及相关软硬件方案合作建立了健康云创新中心,向市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前期将以糖尿病健康管理业务为主,通过与各地医疗卫生部门合作,建立试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2014年3月19日,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IBM联合宣布建立打造国内第一个针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健康云创新中心,并共同进行市场推广与第三方应用招募,而这个云平台就是以System z为核心建立的

但是,对于行业云来讲,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云服务,更像是一个面向某一类行业应用的私有云。这么说,并非否定IBM主机的这种努力方向,它完全正确,并应该坚持,只是与我想像到的IBM主机的雄心勃勃多少有些落差。既然你的主机性能这么好、这么安全、这么稳定,为什么不自己以云的方式提供主机实例呢?这就好像VMware自己推出vCHS云服务一样,为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其产品资源的影响力,并完全的融入云时代当中,其他的云服务商不用我的vCloud,那我就是自己用好了。这就是一家具有领导气质厂商应有的气魄。那么IBM主机既然已经在云时代愈加边缘化,为何不自力更生,以主机为平台打造z/VM之云,提供高可靠的Linux实例?并在此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展开进一步的合作?至少让好奇的人能有了解你的机会,也让现有的主机用户面对负载不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可靠的主机混合云的选择。

对于此疑虑,IBM嘉宾们都提到了SoftLayer——这家在去年被IBM收购的IaaS服务商,暗指它将来会提供主机的实例。不过目前它才刚刚提供PowerSystems祼机实例的试用,在早前采访SoftLayer CEO Lance Crosby时,他就曾表达过强烈的愿望让IBM主机入驻。可为什么现在无法实现?而且IBM自身更高端的云服务SCE+也不支持IBM主机,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技术上的原因,IBM主机还没有个做好与现有公有云平台融合的准备,但这就是IBM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真有这个打算,也应该在远期规划中透露出来,让人真心感觉到你对云的融合之看重!

SoftLayer的创始人及CEO Lance Crosby明确表示,非常希望IBM主机早日入驻SoftLayer,至于什么时候?他也不知道,我认为可能要在OpenStack与主机磨合成熟之时吧,但IBM应该为我们打开这个想像的空间

最后,在商业合作推广方面,IBM主机也没有借助云和互联网的力量来开拓影响力。至少在卓越中心的服务内容上,我只看到了面向大合作伙伴与大客户的服务方案,但如果IBM主机真心想开拓市场,更为广泛的中型企业市场与中型ISV不能忽视,他们将会为IBM主机带来更为丰富的生态环境与更坚固的主机领地,但这类企业数量众多,不是一个卓越中心就能覆盖的(都来参观,IBM的人非得疯了不可)。可是他们基本上也没有主机实战的平台,在上做测试与应用开发又从何说起?所以IBM不能只看重大客户与重点的ISV,它们是生存的基础是不假,可如果要开拓新的领地则远远不够,完全可以通过云服务,广纳贤士。比如建立起z/VM测试云,免费使用,欢迎全国各地的开发者、企业客户在此平台上测试可能的方案,而不需要客户自己拿着代码跑到北京来(现在的模式就是这样,但真以为主机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人上赶着来北京测试?这明显还是 传统大企业思维)。我相信,基于云的开发测试服务,还将会在人才培养与更广泛的机构培训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随时调用z/VM云实例进行演示与实战)。

总之,通过本次卓越中心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IBM主机在50岁之后的能力更新与完善,与Linux和OpenStack的紧密结合,将能带给IBM主机怎样的新能量,的确让人期待。但另一方面,IBM主机团队的具体的执行策略与动作理念有必要进行革新,以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真正的直面新用户与新市场。否则就会让人感到一种不协调——愿景的美好与现实策略中产生了较大的隔阂,甚至是不同步,而这可能会最终影响IBM主机“尚能饭否?”

展望未来,我衷心希望能在这个厂商愿景越来越千篇一律的IT时代看到一些新的方案,听到一些的声音,让用户多一些选择,在这其中会看到更多的IBM主机身影吗?我不知道,但我必须要说一句——祝IBM主机50岁生日快乐,无论从何角度讲这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即使是其他IT系统,有此成就,我均会真诚祝贺),而在满怀崇仰之余,我敬候着你新的精彩!

综合评分:8.91 分
云能力:9 分
营业额:1045亿美元[2012]
云服务:IBM Systems Director VMControl

查看更多 >>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ZDNet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