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不过,在此前后"计世资讯"公布的另一份调查报告,还是为浪潮挽回了面子。该报告显示,2003年浪潮服务器以26.5%的市场份额雄居网络游戏市场第一,超越了包括IBM、惠普、戴尔等在内的国内外所有厂商。这是国产品牌首次在细分市场超越洋品牌。
这样,截至2000年即形成的IBM、惠普、浪潮引跑,戴尔、联想紧随其后,曙光、宝德奋起直追的三大梯队格局,迅速演变为包括中外大厂在内的四强格局。
"有两个因素改变了市场的均衡,一是新秀戴尔的提速抢走了不少份额,一是电信增值市场的突然发力给了国产厂商可乘之机,因而领先者的份额被摊薄了。"坊间分析人士表示,今日四强的均势,恐怕至少要5年时间才能推倒重来,浪潮要超越国际品牌是如此,联想等二线厂商若想抗衡一线品牌,亦是如此。
技工贸与贸工技之辩
众所周知,中关村很多企业是都从"贸工技"开始,然后回头走发展技术的道路,其最著者如联想。但浪潮一开始就走了条"技工贸"的模式,并于1990年代中期剥离了家用PC等产品,改而一门心思发展服务器等高端产品。这两条路线孰对孰错?
"随着家用电脑、低端服务器技术上的不断同质化以及竞争的加剧,技术附加值已经很难实现了,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主打业务锁定为服务器、软件以及行业PC。" 浪潮北京公司总经理王恩东解释说。
反观联想,尽管从1998年即提出"贸工技"口号,但到了杨元庆任上,已绝口不提"贸工技",而是代之以"服务的联想、技术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而始于去年的换标以及日前的启用新的英文名称,也无形中弱化了联想"贸工技"色彩。为此,有业者评价说,如果联想当年选择芯片、交换机等高端路线,那么联想今日在高端市场当可取得类似于PC的地位,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相形之下,选择了打技术牌的浪潮无疑付出了较少的代价。结果是,在追赶惠普、IBM等国外巨头的竞争中,浪潮最先傍上了英特尔,被后者选为亚太区(除日本)最大的服务器合作伙伴,双方并联手成立浪潮Intel技术实验室--这是迄今英特尔在亚太区与服务器厂商共同建立的唯一一家实验室。
在技术上抢先半拍的浪潮,通过天梭工程、特别是其中的天梭TS20000高性能商用服务器系统,果然在之后的时间正式踏上向利润丰厚的HPS(即高端商用市场,占整个高端市场95%)突围的质变之旅;而与此同时,打出"低价走量"、"高端技术"联合牌的联想则选择了HPC(科学计算)领域(该市场只占整个服务器高端市场的5%),先后发布了多款高性能计算机。
目前浪潮的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在济南,位于北京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也有一个服务器解决方案实验室。另外,浪潮在美国硅谷也有一个技术开发中心。"从服务器到信息安全产品,浪潮的产品开发都是照着储备3到5年以后的产品的思路做的。"王恩东说。
多元化与专注化之辩"IT企业走多元化道路而成功的例子并不多,世界500强中走多元化道路比较成功的也只有通用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更多的企业还是走的专业化道路,如IBM主要发展商用市场,微软主要作软件,Intel主要做芯片。中国IT企业,包括那些营业额达到几十亿乃至几百亿的,其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都还比较有限,如果四面出击,盲目搞多元化,往往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浪潮总裁孙丕恕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如此表示。
据了解,浪潮的专注化战略是由安达信咨询最早触动的。2000年底,为浪潮做战略咨询的安达信指出浪潮存在着组织架构和业务方向松散之弊,建议浪潮要加强集中。其后,在孙丕恕主持下,浪潮集团增资控股浪潮通软,打破事业部制、建立产品经理制,将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集中到浪潮软件,并通过一系列股权收购和转换,强化了一体化体系架构,用层层控股的方式将核心业务牢牢掌控于手中。
目前浪潮旗下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浪潮信息(000977)和浪潮软件(600756)。其中浪潮信息作为专攻硬件的上市公司,旗下主体即是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不过,在2003年度,PC业务在浪潮信息总营收中只占到总5%-6%,服务器占到绝对是核心位置,占到总收入的80%-90%;至于新兴业务如存储等等,因为刚刚起步,量还没有起来。
另一个专攻软件的浪潮软件,则以发展通信软件为主,包括金融、政务的综合软件和设备,与发展基于嵌入式软件的服务器、PC恰好互为补充。
并非巧合的是,正是由于浪潮软件在移动通信行业软件方面的资源优势(它是中移动、中联通的最大合作伙伴之一),浪潮服务器在网络游戏抢先了半拍,先后制定了针对网游市场的"A"计划以及"4A"计划,并推出全球服务器业第一款网游专用服务器--浪潮英信"游侠"服务器。现在,全国过半的省级电信都已使用浪潮服务器,包括上海盛大、光通这样的顶级网络游戏运营商。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盛大、第九城市等专业运营网游运营商以及网易、新浪、搜狐等知名门户网站挤入游戏产业,服务器作为网游核心平台的地位会快速上升,令浪潮这样既有服务器又有商用PC的厂商喝到头啖汤。
此外,来自电信行业、金融行业、电子政务、教育等领域的采购量,去年来也在上升之中,从而令浪潮赚得盆满钵满。
"浪潮并不是最早赶上潮流的,"王恩东回忆说,"在网络泡沫初起时,很多有钱的IDC都大把烧钱购买设备,没什么钱的就买白牌,应该说他们比我们起得要早,只不过他们太超前了,同时没有更好的服务保障,没有赶上从去年开始的电信增值业务的晚集而已。现在,互联网有了规模化的网民数量,也就有了用户,相应也就有了对服务器的需求。这个机会恰恰被我们抓住了。"
近日有消息说,服务器厂商宝德已经准备进入网游运营市场,不过王恩东表示,浪潮不会自己做网络游戏,而依旧会利用浪潮自身优势研发针对网游市场的产品和方案,而在制造业方面,则与集团另一家子公司浪潮通软进行配合。
据悉,面向制造业的业务已成为浪潮增长第二的业务。
国产力量崛起进行时
1993年,浪潮开发出SMP2000系列服务器,第一个向国外服务器垄断发起挑战。此后,方正、长城、联想等一批国内厂商纷纷跟进,在壁垒森严的服务器市场楔开了一道裂口,但直到2003年,国内厂商才占据服务器市场半壁江山,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
不过,在这半壁江山中,本土厂商大多占据的还是低端领域,在高端技术领域并未夺得"制空权"。加之WTO之后,IT产品大多已经或者将要实行零关税,国外品牌于是得以借助此前无法施展的招术参与到本土的竞争中,在价格方面对国产力量造成了相当的压力。在这样的竞争条件下,若想赶和超,确非易事。
以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市场为例。2003年7月,戴尔推出一款定价低于6000元的低价服务器,将市场价格战引向高潮;两月后,IBM启动"中小企业腾越计划",宣布推出低价服务器,蚕食市场。中外厂商之间大规模价格战随之开启序幕。
2004年,浪潮带领联想、曙光等本土公司能否在此前一直为IBM、惠普等国外厂商所把持的高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并在新一轮洗牌过程中掌握到发牌权,从而为自己发一手好牌?王恩东的回答是理性的:"服务器市场目前仍没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尽管国产品牌要在市场占有率上领先已经不难,最多可能只需1-2年时间,但要从营业额或销售额上超过国外品牌,就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据了解,在2003年以前,浪潮直接遭遇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IBM和惠普,而2003年则碰到戴尔的时候更多。业内人士因此相信,尽管IBM、惠普、戴尔、浪潮四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将更为激烈,但四大寡头此涨彼消的竞争态势,仍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责任编辑:刘燕之)